昨(26)日,为广汉三星堆旅游度身定做的大型情景川剧《青铜魂》,开始着手准备春节后的第一轮巡演。此前,该剧已在德阳成功演出近10场,场场爆满。“看点不仅仅是这出剧,更重要的是,民营川剧团又找到了一个市场出口。”省剧协主席廖全京有些兴奋。

【现状】

“大市场”不景气,小剧团却活得有滋有味

廖全京手中,有一份数据资料:目前,我省有民营剧团30多个,其中,成都市区有4个,各市、县有20多个,甘孜、阿坝两州有10多个。

川剧市场一直不景气,如此多的民营川剧团如何生存?廖全京告诉记者,民营剧团不同于国营剧院,没有财政拨款,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生计完全依靠一场一场演出卖票,“这些剧团365天几乎天天有演出,而且演出剧目天天翻新。”廖全京向记者出示了省剧协的统计资料:各剧团年平均收入19.5万元,平均观众量在4.16万人次左右,年观众量总计62.35万人次。

“民营剧团都将生存捆绑在市场上。”业内人士道出民营剧团的生存秘诀。

【个案】

运作灵活

民营剧团赢得发展良机

从目前省内民营剧团的运作情况

来看,其市场多为自己开发,或瞄准旅游,或走乡串户,每种方式都能为剧团赢得发展良机。

个案一:排大戏,对接旅游三星堆相中“民间”《青铜魂》,这是德阳市金桥川剧艺术团去年年底拿出的大戏。在一般人看来,川剧大幕剧似乎都该由国营川剧团创作,民营剧团没有能力操作一台投资大、市场回报没底的大剧。

金桥川剧团团长何国权说,我们有这个胆魄,也看准大戏的商机。《青铜魂》打造之初就定位旅游市场,这个市场正是剧团将要开发的新点。金桥川剧团是德阳市企业家何国权自己花巨资创办的民营剧团,成立以来就不断用精良的演出吸引观众,4年半时间,共演出1800场。

市场积淀到一定阶段,金桥剧团开始“转型”,希望打开民营剧团生存的又一路径。“原创大幕剧是支撑剧团长久发展的一大法宝”,何国权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的尝试来看,效果不错,《青铜魂》已经在德阳一剧场驻场演出10场,每场演出都有2万元进账,“春节后将会在德阳各大专院校巡回演出,还要尝试走进成都,走出四川。”

个案二:游走乡村,啥都能演彭州市老体协川剧团春节期间忙欢了,他们游走乡间,为农民朋友带去一台台演出。廖全京说,这是民营剧团最普遍的生存方式,关注乡村市场,用低廉的票价赢得观众,维持生计。

据悉,彭州的这个民营川剧团每周上演两出戏,剧场就搭在田间院坝。剧团不是单纯只演戏剧,川剧、话剧、小品、歌舞、曲艺、杂技等,只要老百姓喜欢的都能演,因此很受百姓喜欢。廖全京坦言,对于普通民营剧团,乡村百姓是最大的市场,“不少演出还由群众点戏,票价老百姓也承受得起。”

【路径】

民间剧团,经营思路还可更活泛

逐步红火的民营川剧团在为自己拓展出新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也面临考验。民营川剧要在戏剧整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拼出市场“活路”,步履比国营剧团更为艰难。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部分民营川剧团已经抢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大部分民营川剧团还停留在自筹经费的状态,演员每天的工资就在10-20元不等的较低水平,靠微薄的门票收入或者私人的补贴生存。该人士认为,民营川剧团要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游走乡间,还要针对市场创作自己的原创剧目,要研究一个时期老百姓的欣赏口味。

而廖全京则认为,民营川剧团除了依靠自身实力卖票经营演出外,还应拓宽视野,比如引进冠名或私人投资,或者像《青铜魂》一样与旅游对接。廖全京说,民营川剧团可以寻找合适的企业介入,通过演出帮助企业打广告,进一步盘活剧团。何国权也认为,民营剧团目前的经营思路还不活泛,应该在经营方式上更多样一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