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纸消防规定,难度与精彩程度均超过变脸的另一项川剧绝活——粉火——正面临消失的危险。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夏庭光投书上级领导,呼吁相关部门能特事特办,让这项濒临失传的“国宝”级绝活得以继续传承。
昨日,记者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看到一封传真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夏庭光在信中说,舞台上不准用明火的消防规定,让本已濒临失传的粉火绝技可能彻底消失。
去年4月,市川剧院排演出传承大戏《濮阳之战》。该剧为保留川剧原汁原味,恢复了打杂师自由出入舞台、搬桌挪椅及烧曹操、烧吕布的粉火特技等,试演中受到观众大加赞许,场场爆满。
夏庭光说,来看《濮阳之战》的观众,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剧中精彩的粉火表演。粉火特技在山城舞台已消失数十年,在《濮阳之战》中又有了集中展示。去年底,当川剧院准备正式复演《濮阳之战》时,川剧院里保卫部门要求应当遵守“舞台上不准用明火”的消防规定,该剧遭到“禁演”。
无奈之下,作为《濮阳之战》导演的夏庭光,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投书求助,希望让粉火这门绝活传承下去,消防部门特事特办,准予网开一面。如果真不幸引发火灾,也能给予区别处理。
粉火在川剧中也称彩火、烟火,是打杂师一项专有特技,一般用于表现神仙鬼怪出没或火烧的场面。打杂师在表演中口吐或者撒出松香粉末,通过火捻引燃,变幻出各种形状和场面。上世纪六十年代去世的我市打杂师王友生,享有“川东第一人”称号,口吐粉火可达10多米之外,其表演的“粉火三绝”,闻名全国。
夏庭光介绍,粉火操作难度与精彩程度都超过了川剧中的变脸,近几十年来在山城舞台几乎已经绝迹,濒临失传。在近几十年的川剧表演中,涉及粉火多是用灯火或者红绸布取代,效果大打折扣,观众也不买账。目前,粉火绝技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市川剧院会粉火表演的打杂师仅一人,而且还只会基本。
《濮阳之战》去年4月试演,川剧团上下如临大敌,制订专门的消防预案,表演时将幕布用水喷湿,侧门大开,后台是持水龙头的工作人员。夏庭光说,虽然作为导演,但两场试演他根本就没顾得上看一眼戏,而是忙着检查消防设施,并不停提醒演员,一旦发生火灾要镇定,保证观众先疏散。记者 丁香乐
消防部门表态
做好防火就可以演出
年过七旬的夏庭光说,粉火传承百余年来,从未听说引发过一起火灾,只要在演出时做好防火工作,应该都能杜绝火灾发生,希望消防部门能特事特办,让粉火绝技得以继续并发扬光大。
收到夏庭光的求助信,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非常重视,该局主要领导批示,消防安全要加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也要传承,应该说两者并不完全对立,做好统筹工作,两者就能各显其效,相得益彰。
记者昨日向消防部门专家咨询得知,确实有舞台禁止明火的规定,但如果是粉火等此类民族传承千百年的绝活演出,演出前演出单位向所在区的消防部门申报,由消防部门派员检查防火患措施到位后,并在消防人员监督下可以进行演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