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有家了!”3月2日,中国川剧大剧院内一片欢腾,四川省川剧院300多人正式入住新家。

3月5日,记者在成都指挥街108号中国川剧大剧院修建现场探营,只见主体土建和外部装修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修饰。“现在搬进来,就是为抓紧时间推进工程进度,争取早日服务百姓。”坐镇装修现场的省川剧院副院长陈平说。

秀外:

唱词刻上墙 古典又时尚

银灰色的涂漆外墙,铝质的褶皱外观,酷似“东方之冠”屋顶雕塑设计……新落成的中国川剧大剧院充满了艺术气质。与周边林立的高楼不同,只有4层楼、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大剧院,散发出一种既古典又时尚的气息。

站在大剧院门口,一幅巨大的《巴山秀才》剧照铺满整面墙壁。“秀才”面带微笑,拉着“秀才娘子”,似乎在向来往的行人诉说着川剧的辉煌与成就。

“这面墙会变出多幅川剧剧照,是面会变脸的墙。”陈平告诉记者,墙面是从北京量身定制的“六面翻”,高16米、长18米,会翻出 《巴山秀才》、《白蛇传》、《易胆大》、《变脸》、《火焰山》、《夕照祁山》的剧照。“有传统戏,有现代戏,也有为国外观众量身定做的剧目,都是我们省川剧院的精品力作,也是门面招牌。”

在剧院侧面的墙上,四段充满诗意的戏文和唱词雕刻,吸引人眼球,分别选自 《和亲记》、《情探》、《巴山秀才》、《夕照祁山》等经典唱词。

记者发现,“秀才”的头顶,像是戴了一顶帽子。这就是大剧院的屋顶设计,酷似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 “东方之冠”。陈平告诉记者,为了在简约、时尚和传统的结合中突出川剧本身的艺术特色,他们特意请来著名雕塑家朱成等人参与设计。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艺术与建筑的结合,设计稿先后进行了17次修改。

慧中:

升降伸缩大舞台 每月都有免费演出

在二楼的剧场内,装修工人刘阳正熟练地往内壁填充吸音棉。这样的吸音设备,从剧场的内墙到场外的走廊处处可见。“主要是帮助剧场达到最佳的音效。”

能容纳400名观众的剧场前面,有一个可升降伸缩的大型舞台,高25米、长近20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表演空间。陈平说,“在有限的空间中,每一个观众都能享受到贵宾席一样的观看感受。”舞台的两侧,四架可升降推移的舞台侧光灯架已经安装完毕。陈平告诉记者,舞台还将安装40道吊杆。“吊杆多,可以操作更丰富的灯光、道具,观众就能置身更美的舞台效果之中。”

除了可升降舞台外,大剧院还配置了排练场、专用音乐制作间、服装道具库房、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楼顶的天台,我们准备成立一个大型的戏剧文化俱乐部,定期举办戏剧沙龙、传统戏剧演出,让喜欢传统戏剧的朋友们有一个交流平台。”在电话里,远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为记者描述起剧院的远景,兴奋而激动。陈智林说,大剧院今后每个月将进行两场免费演出,轮流上演川剧精品剧目和折子戏,让剧院实现服务公众、传播川剧文化的基本功能。

而在一楼大厅,一个500平方米的商业区,则用于开发川剧脸谱、卡通玩偶、戏剧音乐等系列产品,打造川剧产业链。

记者手记:

多的不仅是个“戏窝子”

每次有外地朋友问我,哪里可以看到川戏,我都会把手指向华兴街的锦江剧场。到华兴街看川戏,几乎成为成都戏迷的共识。

中国川剧大剧院的建成,让已经绵延了百余年的成都“戏窝子”又有了一个伴;也让喜爱川戏表演的朋友们,又多了一个看戏的地方。

多的其实不仅是个“戏窝子”,对于剧团和演员们而言,这样一个长期而稳定的表演平台,将是川剧传承的基地。有人演有人看,古老的传统艺术何愁找不到传人呢!更重要的是,月月都有免费演出,让公共文化设施真正能服务于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