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校园戏剧节11月9日将拉开帷幕。10月31日,记者从省剧协获悉,四川大学的音乐话剧《狼雨》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川剧《死水微澜》成功突围,将在上海滩角逐“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
四川此次入围的两部剧各有特色:原创音乐话剧《狼雨》在传统话剧表现形式中融入歌舞,以“狼群”为主角,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川剧《死水微澜》则是一群在校大学生对经典戏剧的复排。省剧协秘书长刘宁说:“我们能从全国126台剧目中脱颖而出,在‘20强’中占两席,证明四川高校戏剧的发展具备一定潜力。”
高校剧社:让人欢喜让人忧
两部剧目挺进“20强”,让刘宁喜出望外,但挑选这两部剧并不容易。“主动报名的不多。我们跑了很多学校,听到哪里有剧社,就要去看一下。”在刘宁看来,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剧社相比,四川的高校剧社可谓喜忧参半。
高校剧社“家家有”
“成都市44所高校,全省93所高校,基本上每所都有自己的校园剧社。”刘宁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仅成都就有近50个大学生话剧社团。其中,四川大学的雷雨话剧社、西南财经大学的起点话剧社、西南交通大学的微笑话剧社等,都是有着一二十年历史的剧社,在全国都有一定名气。
西南财大起点话剧社现任社长李露辰告诉记者,话剧社成立11年来,每年都有自己的专场演出,同时还要担任学校社团文化节与校际间的交流演出。西南交大的微笑话剧团成立于1996年,其原创话剧《微笑的三明治》曾获得2005年全国大学生戏剧节西南赛区二等奖。绵阳等二级城市的高校,同样不乏历史悠久的校园剧社。西南科技大学缘梦戏剧社经过12年发展,如今已是拥有200人队伍的大社团。
“三缺”带来的“营养不良”
尽管校园剧社的数量喜人,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缺钱、缺剧目、缺指导,使校园剧社“营养不良”。
《狼雨》的编剧曹飞越告诉记者,目前高校剧社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隶属于校艺术团,另一种则以社团形式存在。“隶属校艺术团的每年有学校经费支持,社团性质的只能依靠每年的会费来支撑。”
缺乏专业指导也是校园剧社作品“拿不出手”的原因。“艺术类院校的社团通常有专业老师指导,非艺术类院校的社团只能凭着自己的热情来坚持。”据了解,全国大学生校园戏剧节举办两年来,四川入选的三部戏剧都是专业院校的作品。
刘宁认为,剧本也是戴在校园剧社头上的一个紧箍咒。“剧本太简单,不是对新闻事件的简单改编,就是自娱自乐的情感释放,不少连台词都不是很成熟。”
高校剧社将迎来发展良机
刘宁透露,他们现在正在对全省高校校园剧团进行摸底,准备明年成立四川高校戏剧联盟。联盟成立后,可以把一部剧的演出圈拓展到全省,还可以组织高校定期开展大学生艺术节,为省内高校剧社突破、提升提供一个平台。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校园剧社应加强与专业院团的沟通,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演员培养和创作体系。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专业院团合作,将优秀剧目进行公演,用票房收入提升软硬件档次,促进校园剧社繁荣发展。
中国大学生校园戏剧节创办于2008年,下设的“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是中宣部批准的国家级文艺常设奖项,与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优秀剧目奖、小戏小品奖、理论评论奖并列为中国戏剧六大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