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区诸葛营村,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在花甲之年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免费提供自家的房屋,办起家庭式戏剧班,拉动了村里的业余戏剧团;她紧跟形势,自己编排戏剧和歌曲,用老曲新词宣传歌颂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变化和中央的惠农政策;为了节省开支,她跑遍各个小商品市场“淘宝”,自己缝制服装、道具等,业余戏剧团的很多道具,都是这样经过她的巧手打扮用作演出的;她会变脸,但她的变脸又跟川剧的变脸不一样,因为她的变脸是通过自己摸索出来的……她就是董志敏,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的可爱老人。

今年60多岁的董志敏,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董志敏从小聪明伶俐,那时候,村里的长辈们经常在一起唱戏、演出等,她每次看过之后,都能学得有模有样的,由于有副好嗓子,村里的长辈决定教她唱评剧,13岁时,她登台表演《秦香莲》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后来,陆续加入了北京城乡艺术团,北臧村镇文化艺术团等,搞起了文艺宣传工作,不久便成为吹、拉、敲、打、唱样样都会的能手。多年来,董志敏边演出边搞创作,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就是这种孜孜不倦对艺术的爱好,使董志敏老来学艺,练就了一套“变脸”绝活。

苦寻变脸培训班

提到变脸,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一手颇具神秘色彩的绝活。事实上这绝活儿也不得不让人“迷信”,因为表演者站在台上,举手投足间,那脸已是瞬息万变了,仿佛表演者的一双手沾染了魔法一样,而观众们即使近在咫尺,目不转睛,却仍旧如同身在云雾中,不解其中奥秘。

董志敏与川剧变脸结缘于2008年,在巴园子演出的时候,有一个川剧变脸老师表演变脸,董志敏看后觉得非常好,她被老师一招手、一拂袖、一甩头之间,就能变换出不同的脸谱来感到震惊的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演出结束后,董志敏跑到后台,说什么都要拜变脸师傅为师,师傅虽被这位60老人的精神所感动,但自从变脸艺术诞生的那天起,就定下了“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的行规。最终也只能很委婉的拒绝了董志敏的请求。

接下来的日子里,董志敏非但没有因为遭到拒绝气馁,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四处打听关于变脸培训班的消息。那段时间她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用家里人的一句话就是,她简直就是疯了,见谁都要打听变脸的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她知道丰台区有一家变脸培训中心。一晚上,董志敏都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第二天天微微亮,她就穿戴整齐的坐车前往培训班。董志敏的老伴告诉记者,从大兴区诸葛营到丰台培训中心,最少要倒三班车,一路下来,我一个“老头”都感觉有些吃不消,回头看看她,满脸的喜悦,丝毫感觉不到累。

一句话的决定

在培训班里,董志敏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了变脸。“那次,看着他脸上的面具瞬息万变,我真是热血沸腾啊。就近在咫尺,却看不出破绽,还在他身上四处翻找面具去哪儿了!”董志敏笑着说,教他们变脸的是一位年仅28岁的南方小伙子,培训班里的学生大都是8、9岁的孩子,甚至还有更小的,看着自己60多岁的年龄,再看看孩子们看奶奶一样的眼神,她心里有些无奈,一向不服老的自己,在这群孩子面前真是老了。

其实感到诧异的何止董志敏一个,在了解了董志敏对变脸的痴迷之后,培训班老师诚恳地告诉她,变脸要求具有扎实的武生基本功素质,每天都要进行踢腿、跑场等训练。变脸虽然看上去不费多少功夫,其实是件特别消耗体力的技术。他担心60多岁的董老师吃不消。再者,变脸培训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里受训者需要在里面吃住,学费最少5000元。

董志敏明白各种的道理,生性不服输的她虽然打算试一试,但摸摸自己身上仅有的2500元钱,她有些迟疑了。一方面,她有些不甘心,为了能够找到变脸培训班,自己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两个月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打听培训班的事情,现在机会摆在面前,她又怎能轻易放弃呢?另一方面,她都这把年纪了,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一个农村家庭,拿出5000元学习变脸,确实是件冒险的事情。董志敏觉得变脸毕竟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事情,如果这三个月,她学会了,自然好些,但要是什么都没学到呢,即使家人不说什么,她心里也会觉得不安。

犹豫中,经过少儿培训班门口时,老师无意间教育孩子们说,你看人家60多岁的奶奶做起工作来都那么认真,有冲劲,看看你们,都来着三个月了连一个敢登台露脸的都没有……就是这么一句无心的话,帮当时左右为难的董志敏下了一个决定,在丰台逗留两天之后,董志敏收拾好行囊回家了。

自学川剧变脸迷倒市井百姓

“自己研究。”回到家后,董志敏在心中暗下决心,她要自学成材。她坚信“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而且她觉得这句话尤其适合变脸这一特殊门类,它主要靠学习者自己去琢磨、领悟。当时,凡是关于变脸的资料董志敏都要买,听不懂川剧,她就把一段音乐分成几段来听,抽空一小段一小段的琢磨。董志敏告诉记者,自己都60多岁的人了,腿、胳膊都不听使唤了,为了能把变脸的踢腿、跑场等基本功练好,她每天坚持练功。11月的天气,董志敏经常练到汗流浃背。那段时间,老伴总是抱怨她“不务正业”,家里的活都不管了,只要听说哪里有变脸的表演,不论多远,董志敏都要去看,别人是去看个热闹,而她用心揣摩着其中的门道。董志敏告诉记者,通过研究她发现变脸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有了这个认识,再靠着“悟性+善于思考+刻苦练习=学习门径”这个公式,她慢慢地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变脸方法。

董志敏自学变脸的事情很快在左邻右舍间流传开来,2008年年底,在街坊邻居的强烈要求下,董志敏第一次登上了变脸的“舞台”,邻居王大妈描述说,她穿上自己制作的演出服,金鸡独立、旋风腿、旋子……只见她动作娴熟,表演干净利落,一点不像六旬老人。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短短几分钟,她一连变了6张脸谱,全场掌声如雷,叫好声不绝于耳。更有趣的是,董志敏的6张脸谱是直接近距离面对街坊邻居变的。当她瞬间骤变出一张新脸谱时,我们竟然被吓了一大跳。“变脸速度太快了,我都反应不过来。”

变脸得到街坊邻居的肯定,董志敏感到欣慰的同时,变得更加认真。她把这次表演当作一个新的起点,把街坊邻居的掌声作为新的动力,现在董志敏已经会变8张脸谱,动作也更加娴熟。

蜗居竟是“戏服王国”

走进董志敏的戏服居室,眼前的一幕令人啧啧称奇——琳琅满目的各色服饰几乎占据了客厅的整整四面墙!而方才聊天中董志敏提到老太君头饰、衣服、龙头拐杖、变脸用的披风……都可以在屋内找到。

董志敏告诉记者,从小自己就喜欢戏剧,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那时候,自己家里穷,买一套戏服需要花很多钱,为了节省开支董志敏就自己掏钱买了绸缎花布,裁剪缝制了水袖、褶子、腰裙、披肩、护领、鸾带、裙袄裤,不知多少次,董志敏在灯下通宵达旦,一针一线缝戏装直到天明。珍珠衫上那不计其数的银珠光片,都是董志敏千针万线缝上去的;戏袍上大多带有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应该绣上去,她没有那样的精力和财力,就自己买来丝绸被面,把上面精美的花朵图案一点点剪下来,再一针一线缝到戏装上。另外,还买些制戏服用的光片和制头饰用的大小不一各种颜色的珠珠自己制作头饰。头饰中制凤冠和孔雀比较难而费工夫,先要用钢丝钳将钢梗或铜丝弯成凤冠和孔雀形状,然后用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珠珠予以串连。

拣来的破旧茶壶,她花4元钱买来锡纸一点点糊上,就成了精美的银壶道具,家里不用的布料拿来二次改造,常常有想不到的效果。茶杯、纹银、灯笼、帽子……业余戏剧团的很多道具,都是这样经董志敏巧手打扮用作演出的。业余越剧队的姐妹们看到她自制的戏服和头饰,很是羡慕,于是,他们有的愿意拜她为“师”,跟她学制戏服和头饰;有的干脆让代做,她都一一答应我。毫无保留地帮会大家。

为村民开办“家庭式戏剧班”

在诸葛营有一个被老年朋友称为“欢乐谷”的戏剧班,它是由董志敏自掏腰包,在自家大院里免费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董志敏自从参加了北京城乡艺术团后,发现农村人娱乐活动非常少,也没有固定的场所。他们只是聚在街头聊个闲天,或是随便支个摊儿下下象棋、打打扑克。于是,董志敏跟老伴商量,为戏剧爱好者创建一个活动的平台。几天后,他们把家里的房子腾出来进行了简单装修。每周一三五这个戏剧班就热闹起来,董志敏和那些喜欢戏剧的朋友,就聚集到这里,大家在里面拉起二胡,吊起嗓子,自娱自乐。同时,“家庭戏剧班”还组织票友们到各社区演出,小小的戏剧班得到了老年人的热烈欢迎,村里面的居民也在空闲时间来这里坐坐。

董志敏还紧跟形势,自己编排戏剧和歌曲,用老曲新词宣传歌颂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变化和中央的惠农政策等。如果在戏剧上有新的发现,她也是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

自从董志敏的“家庭戏剧班”成立以来,他们家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来拜访,董志敏总是很有耐心的接待讲解。她常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把中国的国粹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虽然这个地方简单了些,朴素了些,但她相信,只要大家有心,会慢慢好起来的。

唯愿戏剧继续发扬光大

在戏剧的人生路上,董志敏经常对朋友说起这样一句话,我们虽然业余但很专业。因此,董志敏的戏德在圈里有口皆碑,她不仅对自己精益求精,在表演过程中,更是对各个行当的演员严格要求,不怕得罪人,连名角也一样。凡是听过董志敏唱戏的人都被她执着、认真的精神感动。


  在台下,董志敏却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帮助同事解决困难,毫无隔阂。在采访的过程中,说到最令董志敏难忘的戏剧时,她立刻变得激动起来,她说这辈子有两出看过的京剧让他整整激动了三天:一出是《长坂坡》,还有就是《曹操与杨修》。“你们不知道,人家那个剧情、唱腔,还有演员对人物的塑造,真是让我一想起来就不得不激动!”董志敏说着,不时起身表演,聚精会神,字正腔圆,动作到位,虽是年近六旬的老者,我们却分明看到了她骨子里对戏剧的热爱与执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3岁就开始参加演出的董志敏,获得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奖项,面对这个,她总是一笑带之。这位爱戏如痴的老人今年已经60多岁了,当记者问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时,董志敏真诚地告诉我们:“我希望中国的戏剧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张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