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令人感动的戏剧川军,会盟久享盛誉的京剧名家,在首都舞台成功合演,掀动了一场不可小看的波澜。长安大戏院连续三个夜场:京剧的堂皇、庄重、高雅大气,川剧的通俗、谐趣、活色生香,京川剧别开生面堪称“盛典”的亮相,让深秋的北京,留下了一段永远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人们习惯历数有史以来层出不穷如“十三绝”“三鼎甲”“三大贤”“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难以匹敌的京剧声腔和表演艺术,在过去近两百年里征服了几代国人,乃至几代海外华人。到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京剧和各地方戏舞台都随俗从流,适应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内容,借相同的戏剧形式,出现过一度鼎盛的可喜局面。1980年代以后社会逐步市场化,文化形态五光十色,民间多元的需求,加上体制变异,令断奶后无数院团自生自灭。有数据显示,1959年国家尚存368个剧种,目前仅剩286个,相当于平均两年就消失3个剧种;全国74个剧种分别只留下一个院团或戏班。众多原生态艺术陷入被边缘化后的尴尬境地。
党和政府力挽狂澜,多年来坚决扶持含众多地方剧种在内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且颇具创造力的中国戏曲。今年年初,国家艺术基金面向全社会,受理“舞台艺术创作”“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传播交流推广”和“艺术人才培养”等四类资助项目的申报。国务院随后更下达“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正是有了这样有力的推动,戏剧川军才得以逐步推动“借光京剧阵地,促进川戏发展”的战略构想。由四川省京剧协会主办、北京市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协办、北京川川文化公司众筹承办的一场原生态文化盛宴——京川剧合演盛典,2015年9月7、8、9连续三天,终于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拉开大幕。
开幕戏是京川剧合演《白蛇传》。京剧承演的“游湖”“盗仙草”和“断桥”由名家张慧芳、宋小川和索明芳担纲。三折戏唱做并重,渲染出清笙幽磐、仙境横绝之美,堪称精品再现。《扯符吊打》《板楼》《水涌金山》由川剧名家陈巧如、肖德美、薛川、杨楠华等出演。两折戏均以技艺独到有别于众多版本,于繁杏艳桃、顿挫激昂中突显鲜明个性,瑰丽恢弘,展现出无穷魅力。次日,当川剧苏明德、冯韵颖出演《秋江》,小尼姑催促“搭舟来”的老艄翁开船,在风生水起的虚拟江面上载歌载舞“陈姑赶潘”。一个是情根自然流露在一“恋”字,全过程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一个则幽默讥诮堆砌在一“趣”中,到终场亦屡见顽童慈悲。一老一少惟妙惟肖、风行水上的本色表现,曾几何时让梅兰芳当年在看完阳友鹤、周企何演出后忍俊不禁,急切地赶至后台,对川剧艺术细微处淋漓尽致的魅力,表达了由衷敬意。正是这敬意,促成了63年后今日的会师。这会师必将彪炳中国戏剧史册,让后世铭记“借光京剧成就地方戏”而“共襄盛举”的九月辉煌。
在专场演唱之夜,京剧名家的精彩亮相自不待言。无论是奚派张建峰激越高亢、刚中见柔的功力,还是梅派张慧芳深情缱绻、朗韵高风的演唱;抑无论是杜镇杰行腔吐词多寓清古的讲究,还是王蓉蓉婉约清脆里的华美醇厚等,满堂喝彩之余,身边从海外归来被誉作“戏曲耳朵”的戈杭先生连连叹赏,“了不得,声腔一似无瑕白璧,分明菊坛重臣也”。相比之下,川剧锣鼓一响,观众遂欣赏到陈巧如、陈智林、肖德美等梅花奖荣膺者高、昆、胡、弹、灯的精彩唱腔,更对《潘金莲打餠》《卧虎令》等剧目“接地气”,“风趣诙谐”的点评形成共识而有口皆碑。
盛典闭幕当日,笔者拜访本次活动“始作俑者”之一的四川省川剧院前院长王汉宗。自诩“戏剧老人”的这位盛典艺术总监,果然一派戏剧文化中国精神。他开口便请现场各位听两副对联——第一副“汉江山盼秋实,宗主国育春华”(我注意到藏头二字恰是汉、宗);第二副“敢破昏蒙气数,能遂壮士情怀”。他问,大家觉得如何?算不算得是我和我们“弘扬中国戏曲团队精神”的活写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