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是安徽人,却痴迷川剧。每次来成都,第一件事就是让安排一下,晚上要听戏。
然而这一普通的要求,却颇让我们这些做主人的为难。有一段时间我逢人便问:你晓不晓得哪个地方可以看川剧?人家都拿白眼斜我。我只有解释说,是朋友要看。于是得到一个“不知道”。
其实我也是喜欢川剧的。小时候我常被爷爷带去镇上看川剧,那些戏中女主角娇俏的扮相、华丽的服装,还有优美的唱腔,都令我着迷。我曾经还梦想着当一个川剧演员,而现在,我竟羞于承认自己对川剧的喜欢了。真是替它屈得慌。
打听来打听去,找到一个报社的记者,才知道有两个地方还可以看到川剧。一个是王府井背后的锦江剧场,常常有演出——是针对旅游团队的,所以,票价不菲,大多上百元一场。
钱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朋友要的是那个味儿——寻常街巷,市井小民,花茶泡起来,锣鼓敲起来……这场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常见,看上去很乡土,然而现在,怕只是奢望了。
好在还有一个地方,稍微留存了一点旧时印迹。
那一次去锦江剧场旁边的“龙抄手”吃饭,无意中走到餐厅后面,竟发现一个宽大的厅堂,闲闲地坐着一些中老年人,叼着烟,品着茶,小桥流水旁的舞台上,一个漂亮的川妹子正表演清音,嗓子亮得像百灵。
很家常,很安逸。我驻足了很久。后来知道了,这里叫悦来茶园,算是戏迷们的一个据点,每周总有一两次川剧演出的。只是地点太隐蔽,信息又未公开,外面的人大都不知道。
我是多么怀念那种街头巷尾随处可闻锣鼓声、家家茶园门口挂个小黑板,上面书写着当天节目单的时代。
无可奈何花落去。
四川著名学者魏明伦曾叹息:发射火箭上天空,吸引青年看川剧,两者哪样更难?实践结果,似乎是后者。 火箭毕竟由人操纵,现在的青年可不是驯服工具。小青年一见生旦净末丑,一听昆高胡弹灯,便十分果断地放弃。
有一段时间,我对川剧的前景相当绝望。业内人士的忧虑肯定更为深重。我看着他们拼命创新,将现代的音乐、声光、音响技术统统加进去,以至于我前两年看到的几个新派川剧,已经华丽得不得了,尤其在舞美上,可以与任何一台综合性晚会媲美。我还有一个老乡成尧肇,以六十高龄不懈折腾,弄出了一个川剧摇滚,直接唱到了人民大会堂。我看着这些动静,多少有点欣慰: 不管它是否让传统变了味,能通过这些折腾,把人弄到戏园子来总是好的。只是不知道,这些低眉俯首的逢迎,这一派苦心,能否将那些后生小子感动。
最近听到一个好消息,年底,青羊大道上的新文化宫就要投入使用了,以后,那里会有川剧上演。还有一个意外发现是,一拨票友,在网上结成了团,交流有关川剧的信息,有时还到悦来茶园去搞网友聚会,专不专业都可以上台吼两嗓子,很能自娱自乐。看来,以后我也可以跟着去赶个闹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