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和网络,这两个看来相距甚远的元素,日前在四川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接触”发生在一次网络音乐赛事上。
<!--ADV_CONTENT-->“2007中国网络音乐盛典”四川赛区首次设立了“戏唱组”比赛,参赛曲目可以是川剧唱段,也可以是融入了川剧音乐和唱腔元素的歌曲,获得前四名的选手有机会参加全国总决赛。
消息传出,犹如一石入海,顿时激起千层浪。
有人骂:这么搞,是要坏掉川剧的老汤老味;
有人赞:传统的好东西不应该怕上网,不应该排斥时尚!
……
那么,这次“古老”与“年轻”的碰撞,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年轻人纷纷报名唱戏】
8月5日,“网络音乐盛典”成都中心赛区在四川省艺术学院初选拉开序幕。300多名参赛选手中,参加戏唱组的有30多人,其中年轻人的比例占到90%以上。
来得最早的是22岁的川剧演员冯韵颖。她这次演唱的川剧唱段是经过改革后的时尚唱法,川剧界称为“戏歌”。“时尚的东西,适合在网络上传播,青年人喜欢。”
一个叫阮涌的小伙子则准备靠“绝活”出彩:他擅长“变脸”。
据了解,阮涌从小就喜欢唱川剧,从10岁开始,就抽空向川剧院的老师学习;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进戏校学戏,但对川剧的热爱一直没有中断过。他的“变脸”表演,曾经上过浙江省的春节联欢晚会呢。
阮涌说:“这次我一定要好好表演,因为喜欢上互联网的多数是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我要让更多的年轻人都爱上川剧!”
据中国音乐盛典四川赛区组委会副秘书长杨云介绍,这次音乐盛典四川赛区从7月初开始报名,直到9月22号结束,历时近三个月,在金沙江(攀枝花)赛区、川东北(达州)赛区以及成都中心赛区三个子赛区同时展开。戏唱组的报名情况非常踊跃,出乎人的预料。
报名过程中有个小插曲,颇值得一提——
7月5日以来,四川东北部普降暴雨,引发洪灾。渠县有几位已经报名参加戏唱组的选手还自发组织起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用歌声、川韵去慰问受灾居民和参与抗洪的武警部队官兵呢!
主办方评价:这是孩子们的心灵美,但也是川剧点燃的激情啊!
资料图片:川剧绝活“变脸”
【为何将川剧搬上网络?】
杨云告诉记者,让川剧走进2007年中国“网络音乐盛典”,是四川赛区组委会想出来的点子。
杨云说,川剧历史悠久,在川渝两地影响深远。它还多次走出国门,深受外国朋友的喜爱。但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川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冲击。尤其在年轻人中,影响力在下降。多年来,川剧界都在探索和寻找弘扬川剧的途径。这次尝试,就是一次实验,看看它能否搭上网络的快车。
一些业内人士评价,虽然川剧和网络音乐选秀的结合还只是一次尝试,但起码可以为川剧推广提供一种思路。
国家一级导演谢洪赞同这一做法,理由是:现在年轻人大都喜欢时尚的娱乐方式,传统的川剧如果还按单一的方式传播,不涉及相对较时尚的平台,怎么吸引年轻人呢?
谢洪认为,网络这个平台非常重要。首先,它是一个多元的载体,可以使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手段,能让人更直观、全面地了解川剧;其次,它的互动性强,网友可以发表各自的见解,有利于交流与沟通,有助于传播的进一步扩大。
四川著名笑星李伯清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将传统的川剧音乐搬上网络,作为传唱音乐来推广,肯定会扩大川剧的传播。有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川剧、关注川剧,才能保证川剧的长青。
说着说着,李伯清还做了一个“V”字形手势,用四川方言说:“川剧上网,巴适嘛!”
【两条腿走路,不排斥时尚外衣】
然而,也有人对这一做法表示了忧虑:川剧时尚化,还要把它当歌来唱,这不是坏了老汤老味么?
应该说,这一担忧不无道理。
一些专家谨慎地表示:应该两条腿走路,不能顾此失彼。
发展川剧的一条腿是:要把传统的东西尽量完整地保留下来,并且发挥到极致。只有做好继承,才能保持川剧的神韵,才能满足一些喜爱原汁原味的戏迷,才能更好地创新。
另外一条腿,则要做一些新尝试,搞一些新形式。针对大众的口味,在不影响川剧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对川剧进行改革,尽力做到时尚化,多样化。
近年来,川剧界在时尚化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探索者,还出现了一个“时尚派”。此派以四川川剧院创作人员郑德胜,优秀青年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崔光丽为代表,她们改革川剧唱法,将四川民歌的一些元素糅进传统川剧唱腔中。尽管一开始引发了小的争议,但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独树一帜,赢得了观众,特别受到一些青年观众的青睐。
崔光丽告诉记者,她的几个戏迷得知“网络音乐盛典”开设戏唱组时都很高兴,因为在很长时间内已经没有这种类似的戏剧演唱比赛了,尤其是在网络上。“川剧还是得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喜闻乐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