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讯 (见习记者 陈荷 摄影报道)8月5日,暮色四起之时,一群舞者在杜甫草堂“大雅堂”门前翩翩起舞,以指尖与夕阳相接,以呼吸与音乐共鸣。在此进行的是第三届中东欧国家舞蹈夏令营的汇报演出。
此前,来自中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波兰、捷克等国家的导师和学员被分为舞蹈、音乐、研究三个小组,他们走进峨眉山,于钟灵毓秀的佛教名山中与自然对话,走进乐山,体验历史悠久的夹江年画以及夹江竹纸的生产、制作的过程,通过交流互鉴,交叉合作的方式产生灵感,碰撞火花。在为期三个星期的夏令营结束后,编创了具有中国风格的现当代舞蹈和现当代音乐。
本届中东欧国家舞蹈夏令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文化部外联局与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承办,由四川省文化馆、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具体执行。
老外练峨眉武术,唱川剧,在现代舞中加入中国因素
随着极富节奏感的音乐响起,数十位中外舞者身着统一的白色营服,赤脚奔向了舞台。学员们表演的是在峨眉山学的武术。“武舞同源”,武术的动作融入到舞蹈中,刚与柔,快与慢,动与静,虚与实,高与低,形成一次和谐的共振。
三位外国学员还拿起折扇、弓箭,表演了川剧《射雕》中的选段。“天地日月也,风云雷雨雪,你我来去转,山水石鱼浪,不眠开闭关,草木鸟花香。”川剧三十字,精细到了双眼与指尖。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都有别样的韵味。
不仅如此,学员们还将舞风古朴典雅、节奏明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羌族舞蹈融入到了表演当中。舞者一边跳一边哼唱,嘤其鸣也,求其友声,整齐划一的动作带给人视觉听觉的双重震撼。
舞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省份,在碰撞中产生火花
在采访夏令营的老师跟学员时,记者听到最多的词是“碰撞”。自身思维上的碰撞,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
“在分房间的时候,我们特地每天都给他们安排不同的舍友,就是为了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夏令营中,负责营地安排和协调的邱琳老师说,这是一趟非常有意思的旅程,因为学员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省份,大家在碰撞中产生了美妙的火花。
来自重庆大学研一的学生李匆去年也参加了夏令营,作为老学员,她的感触更加深刻,“每个地方的人文风情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上次在云南、贵州体验的是彝族风情,在四川这边体验的则是羌族、藏族的风情。参加夏令营,看到了很多之前没机会接触到的老师编舞的东西,与自然又进行了一次交融。”
外国老师和学员也给这趟四川之旅竖起了大拇指。一位来自匈牙利的舞蹈老师佐尔丹•格列斯克告诉记者,他从6、7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舞蹈。问到此番四川之行的感受,他说,“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中,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发生。有技巧的进步,有对异域文化的发现,虽然是短暂的一期一会的过程,但是建立起的情谊是十分深厚的。我非常喜欢成都的文化氛围,在峨眉山、乐山看到了很多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我有不一样的体会。”
克拉迪奥•盖博茨和塞汀斯坦•维尔特克是一对来自波兰的好朋友,他们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次的夏令营,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一起跳舞,一起交流、互动后,对舞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买机票卖掉爱车,做网络募捐,想方设法参加夏令营
学员们来自世界各地,非常难得有机会在一起学习和表演。“通过报名、面试,层层筛选,才确定最终的入营名单。在报名阶段,每个人要交自己的简历以及跟舞蹈相关的视频材料。”总策划史博在表演结束后接受采访说,我们的审核比较严格,录取的比例大概是7:1。为了今晚的汇报演出,我们每天训练9-10个小时,虽然辛苦,但是大家都很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就像一个大家庭。
中东欧舞蹈夏令营已经举办了三届,发生了很多令史博印象深刻的事。“去年夏令营的时候,有个外国女孩子想来参加,又囊中羞涩,就咬咬牙,把自己的爱车卖掉了,将卖掉的钱用来买机票。今年,有两个外国学生为了过来,在社交网络上做了个网络募捐。大家都想方设法,努力去追求自己热爱的舞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