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尚能翻《坠马》,
八旬犹演《做文章》;
阳春白雪怀优孟,
法曲长留一瓣香。
这是清末民国初时候,人们赞扬川剧名丑岳春的一首诗歌。
尽管在封建统治和军阀混战的年代,岳春这样的名人照例被看成是“地方志不收,正史更不纳”的娼优之流的戏子。但他多才多艺的素养,出类拔萃的演技,却是那样有力地吸引着广大民众和川剧爱好者,像川剧四大流派所经过的成都河、资阳河、下川东,川北河的澎湃潮流一样,长流不息地激荡在广大观众的心坎里,给人以雅俗共赏的艺术享受,留下了“演丑而不丑”的难忘的舞台形象。
岳春,字雪吟,清咸丰年间大邑县人。出身贫寒,苦读未第,就放弃了做官的梦想,拜师学了川戏,并独立创作。最开始,他是着眼于中国历史的典籍,选一些农民起义的故事作为题材,编出了《战江源》《反延安》等剧本,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对清王朝的不满。同时,他也钻研昆曲,把一些深奥晦涩的词句,改为通俗易懂的四川口语,谱入曲牌里。后来他就自己粉墨登场,专攻丑角。数年间,演遍了川南县镇乡村的草台班。经过一番勤奋曲折的实践,他很快就成为以成都为中心的“上坝名角”。清光绪时的成都“群仙茶园”——在现在的王府井百货那个位置——就是他经常演出的舞台。他演出的剧目,至今脍炙人口,如《渔父赠剑》《赠绨袍》《做文章》《坠马》《秋江》《活捉三郎》《御河桥》等等传统节目,不但在观众中受到普遍的赞赏,还获得当时的一些文人学士的好评。那时候,哪里有岳春的戏演,哪里就有一批衣冠楚楚的戏迷。
由于岳春的声誉日高,资阳河道的“大名班”班主,专程前来成都,聘请他去整理资阳河这一派的川剧。在盐都自流井,他又邂逅了一个志同道合的肖遐亭——绵竹人,是一个秀才下海的怪杰,专攻正生,人称“戏中大夫”,两人密切配合,整顿了“大名班”。他们勤学苦练,勇于钻研,在土生土长的一套川剧程式表演的基础上,吸收省外兄弟剧种的长处,加以革新改造,创新了许多戏剧舞台形象。单就曹操这个人物的脸谱而言,他参考了京剧的“白脸抹、粉壳壳”,改创成川剧特有的曹操脸谱十二种,便于观众识别曹操青年、壮年、老年及其在各种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性格特征。这种符合历史事实的夸张手法,是岳春等人的独特的创新。
其后不久,“大名班”公推岳春创办“三字科社”。由于他读过岳飞的孙子岳科所著的《程史》,对南宋著名蜀伶袁三的“能文、通经、善讽”非常崇敬,就取了一个“三字”来命名科社了。
岳春针对这个社班的实际需要,提出了科班四要则:一要科生先行练好基本功,学好基本唱腔;二要科生通晓一般,精通一门;三要科生凌晨早起,到林中、水边、山上去练体力,操武功,吼嗓子;四要科生每日上文学课和历史课。经过他的辛勤筹划和严格训练,“三字科社”新人辈出,艺盖全川。比如:
蔡三品——小生,以演《琵琶记》中的蔡伯邕驰名;
傅三乾——以演文武丑著称于川东一带,抗战时在重庆由郭沫若领导的文化委员会主办的戏剧节上,傅以七十高龄出演《双旗门》的土行孙,轰动一时;
刘三凤——与杨素兰、浣花仙齐名的小旦;
唐三春——正生,以演三国戏著称;
张三林——岳春的女婿,有“赛岳春”的评价;
彭三庭——名鼓师,当时川西流行一句歇后语:彭师傅的鼓点子——抓得准。
正是这批“三字辈”的科生茁壮成长,“大名班”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清末民国初巴蜀川剧界里观众最多,名望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班社组织。
岳春不但奠定了资阳河派的基础,而且交流了成都流派的特点。无怪乎从此时此地起,行内、戏迷、观众就给了他一个荣誉称号——戏中状元。同时,他的徒子徒孙们也赞美师傅、师祖是“五匹齐“——高、昆、胡、弹、灯,文武不挡的一代宗师!
岳春晚年,还能演出一些大费功力的折子戏,至今还像传奇故事一样在民间流传:69岁那年,演出了《水浒》戏《活捉三郎》中的张文远,由名旦韩长春配演阎惜姣一角。演到阎惜姣手执鸾带,将忘恩背义的张文远轻轻提起,悬在空中。这个动作在壮年人来说,也是不容易演好的,何况是一个高龄的老人。他死后,为了纪念这位出色的老艺人,川西坝子著名的“大五彩”民间泥塑家周海云,将《活捉三郎》这折戏,彩塑在成都北门城隍庙的十殿里,成了有名的三十二折川剧彩塑之一。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不出门”,这两句话用在老当益壮的岳春身上,就不是那回事了。岳春七十高龄,还能在邛崃固驿镇的万年台上,演出舞蹈做工极其繁重的《坠马》:这天正是逢场,很多是慕名远道而来,有的是赶来看热闹稀奇,再加上卖货的小商小贩,整个万年台周边那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岳春的徒弟蔡三品出场配演蔡伯邕,只唱了四五句唱词,就把闹嚷嚷的会场唱安静下来了。正角岳春扮演《坠马》中的罗喜德,运用“趟马”的程式套路一上场,脚、腰、手动作都很纯熟敏捷,立刻把台下观众的心抓住了,简直看不出来是一个七十老翁。接着他唱了一段“昆头了”,字正腔圆、韵深味厚,随着剧情,他把一个第一次学骑马的穷儒又喜、又怕的心理过程,演得惟妙惟肖。特别是最后从高头大马上滚落下来的精彩表演,使整个本来寂静的场子,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据岳春的后辈康芷林回忆说:“年青时候,在家乡看老师演《坠马》这出戏,唱做俱绝,引起我从事川剧的志趣。”后来,康芷林向岳春拜门参师,最终成就了“川剧圣人”的美名,不能不说在青年时期受到岳春的指点,奠定了戏曲艺术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