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唱得好……”7月1日下午,在南充市工人文化宫里,舞台上正在上演精彩的川剧,一名脸上画着白色“豆腐块”的演员在舞台上顶着一盏油灯, 在两个板凳之间钻来钻去, 妙趣横生的表演赢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的喝彩声。
表演者是一位老人,名叫姜国安,今年74岁,是同行眼里的“老戏骨”。
1943年8月, 姜国安出生在阆中市玉台镇一个普通家庭, 父母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到镇上去看戏, 姜国安从小跟着看戏, 没想到小小年纪很快就会咿咿呀呀地哼唱。
1958年11月,当时还在读高小八年级的姜国安听说,由中国戏剧界“四大名丑”之一的陈全波在南充地区办的艺术学校要到阆中招生,姜国安很是激动,和父母商量之后,他决定参加这次艺术学校的选拔考试。 “当时由于太紧张,我是对着墙唱的戏。”姜国安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场景,他一走进考场,就紧张得不行,老师让他唱歌,他说不会唱歌只会唱戏,直接唱了一段平时哼得最熟悉的传统鼓戏。没想到,一曲鼓戏唱罢,被艺校老师看中,将他招进艺校学习。
进入艺校后, 姜国安开始接受更加专业的训练,每天早上5点就起来练声、踢腿、走台等,下午学习唱腔、理论等知识。由于训练辛苦,不少和姜国安一起进来的学生,后来有很多人都离开了,但姜国安却从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期间, 艺校校长陈全波还对姜国安进行了指点, 这让姜国安对学戏信心倍增,同时对丑角产生了兴趣。那个年代,由于丑角演员特别少,再加上陈全波在川剧丑角上的造诣,姜国安下定决心要向陈全波拜师学艺。
成为陈全波的弟子后,姜国安更加努力,他知道丑角需要很多有意思的表情,于是就对着镜子练; 知道动作要有柔韧度,他就不停地拉筋踢腿。经过一年的努力,在陈全波的认可下,姜国安顺利出师,成为阆中剧团的一员,开始了真正的表演生涯。那年,姜国安才18岁。
进入阆中剧团的姜国安为了学到更多东西, 在剧团待了两年便辞职了。20岁的姜国安开始了漂泊的生活,每天都奔波于四川的各大戏班,在成都、巴中、遂宁、广元、达州等地的川剧戏班里,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期间,姜国安娶妻生下两个女儿。随着女儿们长大,姜国安停止漂泊,回到南充定居。
去年,姜国安加入南充市川剧民间研究会,并且再次登上舞台演戏。
除了演戏演得漂亮,姜国安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制作剧装帽。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了一顶非常漂亮的蓝色紫金冠, 原来这顶紫金冠以及其他一些道具, 全都出自姜国安之手。姜国安说,以前在外打拼时出于好奇,就经常琢磨川剧的道具,于是他就尝试着做盔头、 口条等, 他跟着图片刻模子, 然后找来材料, 把自己的想法变成道具。从20岁至今,姜国安做出的剧装帽一共有上千顶,其他的道具更是不计其数。
“现在会这门手艺的人太少了,他做得特别精美。”市川剧民间研究会会长黎家驹说, 现在省内一些知名川剧团经常通过协会邀请姜国安去给他们的学生授课。(李鹏宇邓坦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