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川北一带遭受非常严重的春旱连夏旱,饥民成群结队,北逃陕南、南奔南充一带乞讨。巴中城内广大贫苦饥民“日则饿孚载道,攫夺食物,夜则啼饥号寒,惨声达旦”。1936年2月至5月,巴中全县饿死病死达八万余人,仅巴中城西王爷庙稀饭厂“孤儿院”内收养孤病幼童就达两三百人之多(据《巴中县志》)。巴城乡绅龚祉安(巴中县城袍哥“仁字号”大爷)和另外一些富豪人士董律生、郭桂方、李方等人筹集资金,从巴中城西王爷庙稀饭厂“孤儿院”内挑选了近四十名灾童,在巴中县城东南药王庙(现巴州区轻工机械厂二车间职工宿舍)内举办了一个川剧娃娃班。并由川剧“玩友”王小伯到仪陇县黄旗庙,接当地亦乐科班艺人曾亦远等人来担任教师。因龚祉安、王小伯、董律生等均是巴中城内川剧玩友会“畅叙音乐社”的主要成员,故这个科班就定名为《畅叙科班》,出科后又改名为《畅叙科社》。并沿袭外地举办科班的惯例,将班内所有学生的本名字派一律改成“叙”字。如李玉金改名李叙刚、刘朝刚改名刘叙朝、虎正端改名虎叙龙、段文斌改名段叙丑、陈长青改名陈叙情等等。该班演出剧目有《三打祝家庄》、《黑风帕》、《春秋配》、《大郑宫》等等。畅叙科班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川北较为著名的川剧班。不仅唱念做打俱佳,而且还有飞刀(叉)绝技。如《三打祝家庄》中,表演梁山好汉杨林用飞刀(或铁钉)追杀祝家庄的庄丁:一庄丁口含一个拳头大小的嫩南瓜在前面逃跑,梁山好汉在后面追杀,在追杀的过程中,庄丁仓皇回头,梁山好汉接连打出几把小飞刀(或长铁钉),不偏不倚,每次飞刀(铁钉)都能准确地钉在庄丁口含的嫩南瓜上,常常获得满堂呵彩。
畅叙科社主要成员:
东 家:龚祉安
管 事:董律生、李 芳
教 师:黎亦先 曾亦远 王亦连 王春桃 孙亦禄
黎亦云 杨亦才 赵亦碧 刘德清 王良臣等
国术教练:何明武(南部县富驿人)
科 生:
生:黄叙德(1949年后在射洪县川剧团)、
郭叙化(1949年后在巴中县川剧团)
夏叙云(1949年后在巴中县川剧团)、
何叙顺(1949年后在南部县川剧团)
晏叙殿、陈叙斌
旦:陈叙情(1949年后在巴中县川剧团)、
李叙玲(1949年后在重庆市川剧院)
王叙英(1949年后在巴中县曲艺团)、
冉叙平(1949年后在巴中县曲艺团)
何叙瑞 肖叙琼 杨叙芬(女) 李叙芳(女)
药葫芦(女)、娃娃鱼(女)、小碧英(女)
净:李叙刚(1949年后在巴中县川剧团)、杨叙强、唐叙勇
郭叙猛(1949年后在巴中县曲艺团)、
刘叙朝(1949年后在巴中县川剧团)
末:虎叙龙(1949年后在广元市川剧团)、
唐叙贵、张叙仪、文叙武、张叙福、
丑:段叙丑(1949年后在雅安川剧团)
苟叙太
杨叙华(1949年后在巴中县川剧团)
张叙基(1949年后在巴中县川剧团)
李叙民(1949年后在绵阳砖瓦厂)
这个科班的声嗓、头、手、腿、腰和武功、登打(形体)的训练,都是严格按照仪陇黄旗庙亦乐科班训练方式教学。要求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讲究“精、气、神”。教师技艺高超,教艺方式特别严厉,动辙鞭笞艺徒。例如练腿功的压腿,要通过“上道板、推一字、过铁门坎”;踢腿时,脚尖要踢得到印堂或眉间,双腿都要能搬“朝天蹬”;直抬腿要能“三起三落”;站点子时,登一个式口(登式口即人体造型)要燃完一柱香才准收式。唱、念、做、打、舞,手、眼、身、发、步,把子器械、表演程式基本功以及“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训练更是一丝不苟(解放后巴中历届川剧演员训练班基本按照这种模式教学,只是体罚减轻一些)。首演剧目是川剧高腔大幕戏《金串珠》,第二台是《盘河桥》。剧目还有《龙骨扇》(川剧高腔)、《绣楼考女》(川剧弹戏)、《定军山》(川剧西皮)、《降灵镜》(川剧二黄),还有《背娃赶会》(川剧弹戏)、《游幻海》(川剧高腔)以及《大挂剑》、《春秋配》、《洞庭配》、《打祝庄》、《阴阳界》以及《目莲传》1——24本(又称“搬《目莲》”)、《岳飞传》1——48本(又称“搬《东窗》”)等等。为了扶持这个科班,巴中城区各家玩友音乐社纷纷偃旗息鼓。在药王庙唱《彩楼配》时,东家龚祉安还亲自登台唱配角,玩友王小伯等还下海随班演戏。先后由玩友董律生等带班,到南江、旺苍、广元等地巡回演出。其中《目莲传》扮演刘氏四娘的旦角艺人王春桃功底扎实,唱做均佳,其跷功更是众口称道。《打祝庄》中扮演杨林的净角艺人曾亦远,不仅身段漂亮,而且有拿手的“飞叉”绝技,与扮演庄丁的李叙刚、段叙丑两个科生合演,由于得心应手,配合默契,使表演更显得惊险绝奇,演一个地方轰动一个地方。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冬,巴中畅叙科班演到广元时,当地乡绅杜文学(人称“化钱炉”)强行霸占了科班中的女演员小碧英,引起大家强烈不满,又无可奈何,无心演戏,畅叙科班只得撤离广元。同时,几名科生也觉得从此前途无望,便自动离开了畅叙科班。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巴中恩阳镇的文昌阁戏台重建竣工,请巴中的畅叙科社去唱“踩台戏”。十三岁的科生李叙刚扮演“灵官”,以其角色造型(内行称之为“式口”)优美,神态威严而颇受赞赏。在文昌阁灵官庙负责塑“灵官”像的雕塑师看戏后,就以李叙刚扮演这个神形皆备的坐姿“灵官”为原型,在恩阳镇文昌阁灵官庙塑了一尊坐式“灵官”像。
1941年(民国三十年),巴中畅叙科社在南江一带演出,演到两河口(今南江县下两区)时,由于收入少,人心不稳,负责管理财务的玩友苟洁泉(人称“苟博士”)自作主张,以一万元的价额,把畅叙科社的箱子(即全部行头,包括服装、道具、乐器等等)卖给了神坛溪(今南江县高桥乡)哥老会义字号大爷刘伯泉,致使畅叙科班解体。
畅叙科社解体,给巴中县玉山场礼字号大爷冯子英带来了“玩箱子”的机会。他立即派人将畅叙科社流散科生和艺人找回来,在巴中为他唱戏。1942年,冯子英又派人从达县接来梁云凤(艺名“筱云凤”)的戏班“长寿科社”在巴中城北城隍庙与畅叙科社流散的艺人和科生合演。1944年2月,梁云凤将两班人马全部拉到巴中县恩阳镇去赶文昌会,在文昌会的会戏演出中,梁云凤带去的刘学志、俊英(女)等主要演员陆续被赶会戏的仪陇黄旗庙罗小东戏班夺走,使梁云凤的戏班无法坚持演出,导致这个相对正规的巴州川剧戏班彻底垮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