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近尾声,应邀参加艺术节的各类戏曲演出也已纷纷亮相,从辣味十足的川剧到委婉抒情的越剧、从上海舞台上难得一见的丝弦戏到“知名度”最高的国剧京剧,“你方唱罢我登场”,煞是热闹。这些剧目大都是名演员加上名编剧、名导演,一派“星光灿烂”,而川剧《易胆大》、秦腔《大树西迁》等则更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奖剧目。

明星云集

艺术节的戏曲舞台向来是明星荟萃,今年艺术节上第一个亮相的戏曲剧目京剧《关圣》就集中了《曹操与杨修》的编剧陈亚先、国家话剧院的名导田沁鑫、沪上京剧名角关栋天等编导演的明星。而这并非个案,之后亮相的川剧《易胆大》阵容更华丽―――“巴蜀鬼才”魏明伦编剧、国家话剧院名导查明哲执导、“二度梅”获得者陈智林主演。

在已经上演和即将上演的剧目中,几乎少有“无名之辈”:名导杨小青执导的越剧《李慧娘》由“绍兴小百花”两位“梅花奖”得主吴素英和吴凤花主演;“京剧名家名剧系列”由来自北京、天津、吉林的四位“梅花奖”得主领衔;秦腔《大树西迁》主演李梅身兼“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和“白玉兰奖”;罗怀臻编剧、谢平安执导的川剧《李亚仙》由“二度梅”获得者沈铁梅主演;昆剧《牡丹亭》更是由日本歌舞伎代表性人物坂东玉三郎领衔主演,颇为引人注目。

老戏出彩

在今年艺术节的戏曲演出中川剧《易胆大》显然最为出彩。这出“巴蜀鬼才”魏明伦在30年前创作的大戏以极喜极闹的手法写出一段极苦极悲的故事。而经过国家话剧院名导查明哲的复排后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那种“创新”,也没有满台都是“导演的影子”之类新编戏曲剧目的通病,“整旧如旧”的川剧《易胆大》倾倒了上海的观众,一个大喜大悲、高潮迭起、可看性极强的故事,满台光彩照人、神形兼备的演员,没有故作深刻状却意蕴深远,无论是圈内人士还是挑剔的媒体,几乎一片赞扬声。

而较之这出“老戏”,艺术节上亮相的一些近年来新创的剧目则显得比较弱了一些,个别新戏甚至明显比较粗糙。虽有与《易胆大》同样名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稍稍扳回几分,但由于题材的局限终究不及《易胆大》能够把娱乐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天衣无缝”。

选择不易

或许是出于对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视,每年艺术节舞台上戏曲演出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从近几年的艺术节来看,出挑的剧目并不多。与歌舞类演出可以全球“海选”、话剧市场火爆新剧目层出不穷相比,戏曲舞台上可供选择的剧目的确有限,艺术节要选到既叫好又叫座、既有新意又不过于“雷人”的戏曲剧目的确难度不小。不过艺术节参演的戏曲剧目构成的“格式化”倾向以及部分参演戏曲剧目没有明确的目标观众群,恐怕也是难以形成热点亮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能在选择剧目的时候就“领先一步”考虑到目标观众群的问题、如果能够把选择戏曲剧目的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戏曲演出应该还是有可能为艺术节增添更多亮点的。(记者 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