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团创出大市场,小剧团闹出大动静。遵义市川剧团改革机制发展文化产业的不凡经历和丰厚经验引发全国演艺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部分戏剧院团负责人和专家在这里研讨时表示,改革创新是遵义市川剧团创出大市场的根本动力和经验核心,学习和借鉴其经验,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改革基层戏剧院团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创作和生产出更多深具感染力和文化内涵的戏剧作品,赢得更大的市场。
遵义市川剧团是绽放在遵义这块红色大地上的一株绚丽的艺术奇葩。它敢为人先,创新机制体制,走出一条用商业演出发展壮大文化事业之路,使小小的川剧团走出了大山,走向了省外,把《红军魂》的红色种子撒向大江南北,凭借一出《红军魂》演遍贵州、重庆、四川、云南等9个省市,总行程超过10万公里,全国巡演累计场次达600余场,创下单个红色剧目演出场次的纪录。
小剧团的一次文化长征,创出了大市场,遵义市川剧团改革机制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经由贵州日报和本报报道后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要求深入报道和研讨。据此,本报在遵义主办了此次研讨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成都市川剧院党总支书记雷音、长沙市花鼓戏剧院院长旷涓、重庆市喜剧艺术团书记白富钰等对遵义市川剧团的改革感同身受,对遵义市川剧团解放思想,不等不靠不要、摒弃传统管理运营思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商业演出实现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经验深为赞赏。他们还介绍了各自剧团改革创新的经验和做法。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强调,遵义市川剧团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是以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为丰富的资源,创作了像《红军魂》、《娄山关月》等一批优秀作品,他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作的题材,推出一批市场容量更大、观众更广泛的精品力作。贵州省委外宣办专职副主任谢念指出,小剧团也有大作为,遵义市川剧团的作为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追求,就是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引领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艺术表演团体生产运行机制。他强调,要进一步深化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和艺术生产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使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广。
县级艺术表演团体是农村文化市场的主力军,是提升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播种机,是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政策的宣传队,也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副处长贺建平在研讨时介绍,在全国2494个事业体制的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中,县级艺术表演团体占到68%,在2009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总场次中,县级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7万场次,占到64%。现已有300余个艺术表演团体进行了改企转制。他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遵义市川剧团改革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剧团虽然规模不大,但其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鉴,其核心是小剧团演绎出思想解放的大逻辑。
研讨会上,遵义市委书记慕德贵,遵义市市委常委、遵义市川剧团所在地红花岗区区委书记王进江,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岑应奎,遵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凤海以及遵义市川剧团团长罗涟漪等在会上分别发言。本报编委陆彩荣出席会议并作总结,本报文艺部主任彭程主持会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