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成立三周年纪念展演的开幕大戏,京剧版《死水微澜》前天和昨天在上戏剧院正式亮相。继电影、电视剧、话剧和川剧等多个版本之后,这部被誉为“川西平原的风情画、黑暗岁月的写意图”的当代文学经典被搬上京剧舞台。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的石晓珺、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高颂等青年演员主演了这部颇具震撼力的舞台作品。而当年因主演川剧版而震动剧坛的田蔓莎执导该剧,更使这出新创京剧独具川西韵味。
改编自川剧改革里程碑式作品
作为四川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作家李劼人的《死水微澜》讲述了晚清末年四川天回镇上少女邓幺姑追求爱情的曲折故事。1995年,田蔓莎自掏腰包以当时罕见的高价买下了由著名剧作家徐棻编剧的《死水微澜》川剧首演版权,成为中国戏剧界个人购买剧本首演权的开先河者,这一“胆大包天”的行为不仅使该剧为田蔓莎成功摘得了“二度梅”,也最终为中国剧坛催生了一部川剧改革里程碑式的作品。
13年前轰动剧坛的川剧版“邓幺姑”田蔓莎,如今已是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副院长,此次从台前走到幕后,改任导演一职。对于推出京剧《死水微澜》,她表示:“这次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在人物性格塑造上比较突出的作品,给戏曲学院和京昆青年剧团的新人更多的借鉴学习和拓展训练。”
不过,全剧带有浓厚的四川地域风情,人物念白唱段中大量四川俚语,在京剧舞台会造成“不川不京”的“四不像”,成为之前很多人的忧虑。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编剧徐棻在演出前也有相似的担忧,她介绍说,当年川剧成功之后,也吸引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和刘长瑜的注意。两人纷纷向徐棻表达希望将该剧移植为京剧的愿望,但当时她就觉得,这种尝试还是有些冒险,毕竟《死水微澜》的“川剧个性太强”,移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京剧版的“水土不服”。
京韵和蜀地风情兼具
但从两天的演出看,京剧版《死水微澜》还是很有京剧的特点。在原有川剧基础上,继承了原作剧情紧凑、语言生动的特点,引入了全新的唱腔和京白,大段的京剧唱腔,使剧作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剧中虽然将四川方言统一改成了京白,但依然留下了部分如“婆娘”、“袍哥”等方言称谓,让观众在欣赏京韵的同时,仍能体会到浓浓的蜀地风情。
几位挑大梁演绎经典的年轻主角石晓珺、高颂、孙建弘的表演让人惊喜。女主角“邓幺姑”必须跨花旦、青衣、刀马旦等多个行当进行表演,难度十分之大,但作为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当家青衣的石晓珺以自己宗梅、尚两派,兼工青衣、刀马的功底,成功演绎了这个情感丰富的川西女子,形象刻画了这一人物的天真活沷和泼辣大胆。
“我觉得晓珺和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也完全可以走以塑造人物见长、以综合实力取胜的路。”田蔓莎对石晓珺充满赞赏,她同时介绍,扮演男主角“罗德生”的高颂,也是剧组的一个“意外收获”。早在数年前,曾有人推荐过在成都京剧团任团长的高颂加盟川剧版《死水微澜》的演出,没想到此次碰巧高颂来上海戏曲学院进修竟促成了合作。
另悉,《死水微澜》之后,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三周年系列演出的《折戏精品专场》和《封神榜》两部大戏也会陆续登台。(记者 潘妤)
(摘自 《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