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张雪梅的名字是在《中国川剧网》上,看她演出的剧目是《三祭江》,我猜测她绝非等闲之辈。恰好友人传给我的许多视频和川剧曲目,其中就有她的《三祭江》,我观赏了,感觉很好,扮相端庄秀美,唱腔悦耳动听,表演流畅完美,不像是一个票友。这个戏是多声腔的旦角功夫戏,要经久历练的好嗓子才敢登台演出的。
不久前在《中国川剧网》上读到王小遂先生的《歌者归来—速写张雪梅》,才知她果然是一位专业演员,离开川剧舞台25年后归来。
一、出身川剧世家,走红重庆川剧赛场
张雪梅的父母都是永川地区川剧团的演员,她出身川剧世家。父亲张学永是小生演员,曾拜师川剧小生泰斗袁玉堃,颇有名气。母亲原是铜梁县川剧团旦角演员,不要小看铜梁县川剧团,它孕育了不少川剧演员,是藏龙卧虎之地;它曾受到川剧名家张光茹老师的青睐,张老师于1984年专程来到铜梁县川剧团演出。张雪梅在剧场里长大,耳濡目染,朝夕所见,尽是唱腔和功夫,她得父母遗传,天生的戏曲苗子,从小就能唱会舞。1979年,15岁的她进入已划归重庆市的铜梁县川剧团学艺,真是如鱼得水!她学艺舍得下功夫,旦角的基本功,五功四法、唱念做打,她都不辞辛劳,朝夕演练。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能登台演出,一唱即红。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名的机会随之而来。
1984年重庆市举办“川剧青少年大赛”,九区十二县的青少年演员、几百个参赛节目,评委都是元老级别的,如袁玉堃、许倩云等,他们意在发现新人,弥补十年文革造成的川剧艺术人才断层。张雪梅以一出旦角唱功戏《三祭江》胜出,与当今名角熊宪刚、沈铁梅、曾珍、何伶、陈小红、胡艳等并列一等奖。不久,市里集训所有获奖青少年,举办川剧“新苗大赛”,张雪梅又一曲《三祭江》,荣获新苗奖。
孙暜协与张雪梅演出《霸王逼姬》剧照
正在铜梁县巡回演出的张光茹老师喜欢这颗幼苗,决定亲自调教,剧团领导也希望她得到张老师的精心指点,于是让她到成都,住在张老师家中学戏,与她的养女合住。张老师教她的戏是《打神》,唱腔和表演都教得细致,还赠送她一副精致的水袖。半个月后,因张老师要回宜宾处理祖业纠纷,教学活动遂告结束。重庆市川剧院著名旦角演员官光莉同样喜欢这颗幼苗,在重庆期间,专门为她传授昆曲加高腔的经典唱功戏《思凡》,使他在摸索川剧唱腔中有更多的路数。
此后,张雪梅受到剧团重视,作为接班人培养,先任演出队队长,负责联系外地演出单位,又承担主演重任,在成都红光剧场等处演出《孟丽君》、《绛霄楼》、《四下河南》、《阿秀》、《泪洒相思地》等大戏和不少折子戏。又巡回绵阳、江油、三台、遂宁、射洪、潼南等地演出,她扮演的青春艺术形象光彩照人,受到各地观众喜爱。
二、相夫教子25年,悔不悔?不悔才怪!
正当张雪梅“春风得意”、大展宏图的时刻,一个让她无法回避的两难选择摆在她面前:她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命运让她选择了青梅竹马的邻家男孩,他们从小学到高中都同学,她高二即投身川剧艺术;他高考则选择了西南交大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成为隧道、桥梁建设的工程师。两人专业不同,但能相知相爱、情投意合。结婚后,他先生尽在省内外山区勘测设计,还是过着单身汉的生活。张雪梅则在各市县演出,送戏下乡,见面机会太少。成家后,养老抚幼的实际问题摆在她的面前,怎么办?经过痛苦的思索之后,张雪梅决定牺牲自己的专业,跟着丈夫远走福建施工现场,改行做后勤,描过工程图。25年间,张雪梅实现了自己的两大心愿:一是全力支持先生从国企老总向民营企业老总的的角色转化,他先生参与组建的中铁隆工程公司已成为七家颇具实力与竞争力的建筑公司;二是尽到了贤妻良母的责任,将自己的父母和先生的父亲接到身边,让他们颐养天年。
我曾问她,你放弃“幼而学”的川剧艺术,悔不悔?她答道:“不悔才怪!”她常常梦见自己还在舞台上演戏,有时还会暗自伤心落泪。
三、圆梦成都川剧大舞台
见到张雪梅是在川剧名家与资深戏迷在芭蕉林的聚会上,张雪梅的父亲张学永也来了。川剧界很讲辈份,他与蓝光临、晓艇都是小生行,都曾师从袁玉堃,所以是师兄弟见面,格外亲切、融洽。
当时张雪梅已经在成都锦江剧场、悦来茶园、文化宫等舞台一路唱红了。她的《打神》、《思凡》虽然丢了很久,但童子功还在,唱、做并无纰漏,还博得观众的热烈欢迎。她告诉我:在演唱过程中,一些火把剧团的老观众十分高兴,给了她四百多元小费,她把这笔钱捐献给火把剧团,弥补亏空。她说自己能重返舞台,就心满意足了。
张雪梅的勤奋好学态度,赢得师伯们好感,主动为张雪梅重返舞台助阵。左清飞、黄世涛主动为她排演了《三娘教子》,杨昌林与她排演《大盘山》,晓艇与她排演《归舟》,蓝光临与她定下重排《泥壁楼》的计划。师兄孙暜协也主动与她合作演出《霸王逼姬》。与大师和师兄弟配完戏,张雪梅有时会把大家请来便宴,求教演出得失,足见她虚怀若谷。大家也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她演艺帮助大。
回顾她初出茅庐参加青少年川剧大赛时,一出《三祭江》两度夺得大奖,足见当时袁玉堃、许倩云等老师对他何其喜爱,深感她是可造之才。我想,如此娴熟动人的唱腔,必有名家传授,于是我问她:你的《三祭江》是何人所传。她实话实说,是跟着俞丽勋老师的磁带学会的;同时还学了她的《陕断桥》,也公开演出过。我实在佩服她的悟性和刻苦努力。调侃一句:你是俞丽勋磁带的徒弟。她笑了。多年后,张雪梅才见到俞丽勋老师,感谢这位在磁带上结缘的老师。
王小遂先生的文章,还提到张雪梅亮相成都大舞台的故事:2011年4月,成都市总工会、市文化局和四川省剧协举办了“中国职工川剧邀请赛”。张雪梅作为重庆市江津区代表队成员参赛。以《三娘教子》获得折子戏表演奖第一名。引起了人们对这个“新人”的关注。
我想,这是张雪梅重返川剧舞台,再次以专业演员身份参赛并获得公众肯定的标志吧!听说最她近还在蓝光临、左清飞两位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优秀小生陈作全重排经典剧目《情探》,这真是好消息,愿她更上一层楼,永葆川剧艺术生命。
本文作者张学君,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审 ;获聘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川剧中青年演员培训班”特聘教授
(图/张雪梅 文/张学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