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曾经对外宣称自己钻研出川剧变脸诀窍的湖南湘剧演员曾金贵,14日在长沙公开收徒,正式收下一名法国女弟子美兰妮。曾金贵将无偿教授其变脸技法。此事传到成都,四川变脸大师彭登怀称其行为非常不妥,是对变脸艺术的一种伤害。

变脸是国家二级机密、川剧的看家本领。其实这次的外传倒也算不上多新鲜,早就有媒体报道,变脸绝技目前正被个别贪图钱财的演员,私下向国外传授。当初彭登怀收刘德华为徒传授变脸绝技时,也曾有过争议。最近,彭登怀公开表示,刘德华将有可能在明年奥运会上出演变脸处女秀。

要说,习惯了国人面孔的变脸绝技,陡然换成一幅洋腔洋调的洋面孔,还真叫人有几分不适应。更何况,对这门绝技国家早有禁令在先:国家二级机密!确实,知晓川剧的人,大多对川剧变脸绝技印象深刻。

变脸虽然是地方剧种的重要“营销”手段,但不能不提地方戏剧生存发展的现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前几年曾承担了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调查了11个省、200多个剧种。全国剧种上世纪50年代有317个,80年代初有360多个,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剧团的和专业及业余演出的大概有200多个,也就是说,近20多年有100多个剧种已经消亡,戏剧大省山西的剧种由49个减少到28个,等于每年有一个剧种消亡。

调查报告给地方戏曲大面积消亡理出了许多原因,大体说来就是没有观众,没有票房。值得深思的是,相对于戏曲的衰微,诞生于欧洲15-16世纪文艺复兴的芭蕾舞剧却长盛不衰,这最关键之处就是让芭蕾舞剧走出了宫廷,走出了国门。

世界民族文化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凡是能够流传的,必然具有相当群众基础。群众基础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人们乐意接受这种文化,这就构成文化市场;另一方面,必须有大量的人才,包括创新的人才。很难想象,当初的芭蕾如果没有走出意大利,没有走出宫延,会有今天的国际化?

民族文化不同于一般商品,民族文化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表演模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宣传、陶冶、浸润、交融。我们有必要澄清这样一个误区,“一招鲜”可能一时吸引得来众,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吸引人的往往是文化精髓,是其表现出来的浓厚文化底蕴,这样才能深入人心,触动思想灵魂。

文化是世界的,精华是中华的。不可否认,民族文化确实离不开保护,但保护也不能锁进保险箱藏着掖着,大力弘扬又何不是最好的保护呢?换言之,当这些民族文化走进生活的角角落落,走进普通大众,大踏步地走出国门,其影响力才会由小到大,才会吸收更多世界文化营养,才可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禾刀)

(摘自 《春城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