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茹原名陈巧缘,出生在宜宾地区与贵州临界的山区小县叙永。1979年考入县川剧团,曾先后演出《百花公主》、《白蛇传》、《长生殿》等剧,她还在《双驸马》、《郑小姣》等剧中“反串”小生。1984年8月,宜宾地区文化局举办“迎国庆35周年文艺会演”暨川剧艺术比赛,陈巧茹初试莺喉,一曲《打神》,荣获川剧艺术比赛一等奖,在18个县市的36名选手中崭露头角。
陈巧茹经过多方努力,果然夙愿得偿,1984年调到成都市川剧院,并将原名“巧缘”改为艺名“巧茹”,成为张光茹“茹”字辈弟子之一。
1986年10月,四川省川剧青少年比赛演出她的成名作《打神》再试锋芒,荣获青年主角表演一等奖,在全省川剧界脱颖而出陈巧茹行当全,戏路宽,能戏多,能古能今,亦生亦旦,文武相兼,唱做双美,声、色、艺俱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中心子”旦角演员,梨园行旧称全班人买米吃饭的“当家旦角”,擅演新编历史剧《武则天》、《目连之母》,传统戏《杨广逼宫》、《装盒盘宫》、《狐仙恨》,现代戏《二丫与秀才》、《激流之家》等剧。1987年9月,陈巧茹生平第一次进京,在首都戏剧舞台主演根据德国大戏剧家布莱希特著名话剧改编的川剧《四川好人》,从此声誉大震,遐迩闻名。首都一家报纸刊发专家座谈会评价说:“20岁的女演员陈巧茹首次赴京献艺,虽名不见经传,但在该剧中饰演人物思想性格迥异的沈黛与隋达,亦旦亦生,显露了才华,使人感到川剧新人辈出,朝气蓬勃。” 1991年12月,成都市川剧院在北京为陈巧茹举办个人专场,演出《打饼》、《劈棺》及《四川好人》,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陈巧茹不仅文武双全,而且中西合璧,既擅演传统经典,又能担纲移植外国名剧。1994年9月,陈巧茹随同成都市川剧院赴德国的希尔德斯海姆、明登、科隆、阿伦、马尔、特罗依斯拉夫等8个城市,巡回演出《四川好人》计11场,密切了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2002年11月,陈巧茹随同四川省川剧院参加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美琪大戏院演出“巴山鬼才”魏明伦取材于《四川好人》,重新创作的《好女人·坏女人》,再度饰演剧中具有双重性别、双重性格的沈黛与隋达,荣获“白玉兰”表演奖。2006年8月,陈巧茹亲率成都市川剧院赴武汉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南方片),领衔主演著名川剧女作家徐棻根据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话剧《榆树下的恋情》改编的川剧《欲海狂潮》,荣获一等奖。
陈巧茹功成名就,蜚声中外,心里常常萦绕着一种感恩情结。2002年10月,陈巧茹参加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在一次吃四川火锅的聚会中,邂逅暌违已久的陈国福老师。当着《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文化动态》几位随团记者,陈巧茹真诚地介绍道:“谢谢陈老师当年一句话,要不然,我还没有今天呢!”2004年4月,成都市川剧院举行“陈巧茹艺术人生专场”,陈巧茹在《青春涅盘》中一个人饰演郭沫若话剧《屈原》中的婵娟、汤显祖《牡丹亭》传奇中的杜丽娘、曹禺话剧《家》中的鸣凤等三个不同的艺术形象。演出前后及幕间换装,舞台上用投影电视介绍演员,其中有不少介绍陈巧茹与张光茹师徒合影的照片。陈巧茹一再表示:她永远不会忘记老师授艺之恩。这些珍贵的照片,也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美好印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