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振兴戏曲艺术,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国戏曲界正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局面。日前,四川省政府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对于以川剧为代表的四川戏曲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在“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下,川剧传承发展中还有哪些亟待关注的问题?

  参与才有希望

  针对目前传统戏曲陷入的“老热少冷”这一尴尬现实境况,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陈智林在两会期间坦言,现实中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尴尬困境,首先在于自信不够,其次是培育自信的基因不够,鼓励激励机制不够。在他看来,川剧要崛起,不仅需要老艺术家“一带一”的传教支持,同时也需要培养年轻人的“参与感”。

  如何培养年轻人的“参与感”?《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和普及。其中明确在音乐、美术课中加强戏曲内容的教育,大力倡导学校建立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指导学校戏曲活动,开展校园戏曲讲座。财政支持戏曲表演团体进学校演出,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一场优秀的戏曲演出。让以川剧为代表的四川戏曲艺术成为中小学生的兴趣课,普通类文科高校的选修课,艺术类大专院校的必修课。

  教育才是捷径

  “我不想让川剧在我们这代手里中断。”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崔光丽直言,任何一门表演艺术的兴起、发展及传承都离不开表演艺术家和观众的奉献和支持。这些年,川剧之所以出现衰落,除了在川剧艺人的培养上功夫下得不够外,懂得欣赏川剧艺术的观众更是稀缺。她认为,应该把川剧艺术教育引入中小学校,这样一是可以发现、培养一些好苗子,二是让更多的人从小就了解并喜欢上这门艺术。作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崔光丽坚持提交挽救、保护、振兴川剧的提案,为川剧呐喊呼吁。

  对此,《意见》提出,实施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政策,同时鼓励戏曲表演类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戏曲职业教育教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此外,支持戏曲表演团体与戏曲职业院校合作,建立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支持各级各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学校、研究机构采取“一带一、一带二”等方式传授代表性剧目。以基层地方剧团青年演员为对象的川剧传习班,邀请省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授代表剧目,进行示范教学。

  内容才是根本

  在去年11月启幕的首届四川艺术节上,剧本创作交易会、舞台剧编剧培训班、各大演出剧目研讨会等活动陆续举行,几乎成为一场“剧目人”的盛会。这也成为四川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激发艺术创作生产活力的一个缩影。

  要让剧本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内容才是根本。对此,《意见》提出,要加大剧本创作扶持力度,实施四川省舞台艺术创作源头工程,坚持开展四川省重点剧本签约工作。通过征集创新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扶持一批,调动全社会戏曲剧本创作积极性、主动性,推出一批优秀戏曲剧本。同时,《意见》中明确政府也将对优秀的剧本给予回报,将搬上舞台的“三个一批”扶持剧本和重点签约剧本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购买范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