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二人台具有独特的方言、奇异的风韵,在比兴和夸张的审美想象中浸透着具有当地特色的幽默和风趣。七八十年代东路二人台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乌兰察布市专业、业余剧团创作了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新剧目,同时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武利平、赵德厚、王凤云、张玉兰、王俊英等崭露头角,并走向全区和全国。

东路二人台音乐表演

东路二人台音乐包括唱腔和牌曲两大部分。唱腔音乐的曲体,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形。

一、以单体曲为主,一曲到底,大多专曲专用。如《挂红灯》、《十对花》、《五哥放羊》、《打连城》等。因一曲到底满足不了剧情的发展和需要,又不能加进其他节奏曲调,只有在原曲调上作由松渐紧、由慢渐快的节奏变化,是二人台音乐形象的一种手法。基本规律是亮板→慢板→流水板→快板(捏子板)→垛板。为增进剧情的表现力,男角走低音大嗓,女角走高音细嗓,男女粗细嗓出现,要求演员在演唱技巧上多下功夫。

二、曲联体的套曲形式 ,即一剧采用多种曲调 。如《卖碗》、《探病》、《回关南》、《姑嫂挑菜》等。是根据剧情的发展 ,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来配曲 ,从而扩大表现力。在过门和唱腔中,速度、节奏的变化也有其规律(各种板腹、底锤)。在曲牌的进行中,不论何种调式,均以调式音为主底锤,便于演员入口,灵活方便。

三、向板腔体的节奏形式发展 。唱法与西路不同 ,定调比西路高二度,适宜男角演唱,故不用假声,平打平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