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郝杰
编剧:郝杰/葛夏

主演:叶兰/冯四/葛夏/冯云/李玉琴

郝帼英/杭志鹏/杜焕荣类型:剧情/喜剧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上映日期:10月18日那些去电影院看了《美姐》的人应该先表扬一下自己。按照该片上映时苏城影院的排片表,你得起个早或者熬个夜,要不就是掏重金买VIP厅的票,才能坐到影厅一睹“美姐”的真容。除了少数误打误撞的观众,那些专程来看的人必然是影迷中的勤奋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的“勤奋”得到了电影的倾情回报——这绝对是一次物超所值的观影之旅。

故事发生在山西、内蒙一带农村,“美姐”是村里的“美女子”,跟着八岁男孩“铁蛋”的父亲唱地方戏“二人台”,小铁蛋对美姐十分钟情,经常给她作伴,并许愿将来要娶美姐。文化大革命到来,二人台遭禁唱,美姐一家也搬离了原来的村庄。多年后,美姐回到故地,此时铁蛋已长大成人。铁蛋儿时的玩伴,美姐的三个女儿都已长成了大姑娘,尤其大女儿活脱脱就是年轻时的美姐……

中国北方的农村曾是中国电影的福地,它曾为前辈导演们提供了不竭的题材和灵感。与第五代导演们高度的文化意识和从文学作品中间接取材不同,新一代导演们眼中流露的更多的是一种对“家乡”的关注,它的传统与变迁,它的风土与人物。这种关注往往更为细腻,具有更多的民俗视角。对于牵涉其中的人与事,这种关注也更具悲悯情怀。在这种视角的审视下,故乡风土人情的变迁往往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处。贾樟柯、王全安、郝杰……《美姐》之后,80后导演郝杰的名字应该归属于这样一个序列之中。

由于包含了性的主题和小男孩爱恋成熟美丽女子的剧情,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西西里美丽传说》。但在《美姐》中,铁蛋对于美姐的爱恋并没有被刻意强调,也完全没有被浪漫化。《美姐》 带着中国北方农村最最质朴的气息,并从“二人台”这样的民俗曲艺中获得了它的风格。在片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铁蛋的情欲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本能。如同鸟儿唱歌一样,片中的铁蛋从本能唱出的歌声是嘹亮的、自然的。和“二人台”一样,《美姐》本质上就是一首民歌,集中了全部的苦难和全部的生活热情。

片中有两个前后呼应的感人至深的段落。“文革”开始后,“二人台”被禁演,美姐一家被迫“走西口”,小男孩铁蛋仿佛预感到以后再也见不到这位漂亮姐姐,跟在渐行渐远的牛车后面边追便问,“美姐,你要去哪里嘛?”十多年后,因为贫穷没有娶成美姐大女儿的铁蛋跟着一个“二人台”剧团离家,一群亲人再次跟在旧车后面追。在前后画面叠映中,不同历史时空中人物相同的命运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它对人物命运的书写连贯出同样的主题:无论何时何地,人都可能在一定的境遇下被迫离家寻找另一种生活。作为一名80后,对于生活的痛楚的把握有着如此悲悯的力度,国内同辈导演中很少人能超过郝杰。

在《美姐》中,山西地方戏“二人台”占着很大的戏份。作为民间曲艺的一种,它增加了电影的民俗成分,使电影更富有乡土气息,更接地气。作为一种包含许多“荤段子”的民间戏种,“二人台”呼应了电影关于情欲和性的主题,以“戏中戏”的方式里外印证,拓展了主题的纵深度。铁蛋的主演冯四本身就是一名“二人台”的专业演员,还是当地一家民间剧团的团长。根据相关报道,这位团长不仅出演电影时完全没有要片酬,而且因剧团停工损失了10多万的演出费。他的不计损失非常单纯,就是想把“二人台”搬上“大电影”,为这种即将消亡的民间曲艺做“最后的呐喊”。值得庆幸的是,冯团长不仅有为艺术牺牲的理想主义品质,演技也是“世界级的”(王全安的话),从专业的“二人台”演员到“业余”的电影演员,“铁蛋”在戏里戏外游刃有余,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决定性的表演基础。

除开导演和演员的专业素养之外,《美姐》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冯四这样的理想主义精神。这部制作成本才100万,由导演郝杰“忽悠”大学里“睡在上铺的兄弟”投资拍摄的电影是一部诚实而有诚意的作品。它能公映,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奇迹,是趋利的市场对于一个导演才华的妥协和试探。

由于缺乏宣传,影院里的《美姐》注定是要和多数潜在观众“错过”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通过其他方式,这部电影会被越来越多人看到,并记住。因为被票房忽视的好电影不会永远被埋没。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