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二人台的人,对樊六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从呼、包、鄂乃至河套地区,樊六是一位众口皆碑的二人台表演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上,他为二人台艺术的发展铸就了光辉的篇章。

1910年,樊六出生在山西河曲樊家沟村。

1923年,十三岁的樊六随父亲、三个哥哥踏上走西口的道路。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来到包头,为了生存,他在榆树沟永合平铺学编箩。一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走西口出来的玩艺儿班子张根锁(锁锁旦)。酷爱文艺的他放弃了学习编箩,跟随锁锁旦的玩艺儿班子,开始了学艺生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玩艺儿班子的生存也不容易,为了满足各个阶层群体的需要,适应各种演出环境,他们除了学好过硬的本领外,还得学会多个角色的转换。

1925年秋,玩艺儿班子难以维持,不得不解散。15岁的樊六离开师傅,并按师傅的指示去固阳拜孙银余为师,继续学戏。好在樊六在过去的一年里艰苦学艺,有了一些艺术功底,四胡演奏、霸王鞭等样样在行。经过一番考察后,孙银余觉得樊六是可造之材,便毅然决然地收下了他。从此樊六在孙师傅的指导下学戏:练嗓子,跑圆场。在扇子功上,学习了撒扇、垂扇、翻腕扇、十字桃花扇、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等。用扇子接物,遮盖扑蝶。扇子表演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在孙师傅的指导下,一些演唱的曲目樊六也学会了不少,如《跳粉墙》、《送四门》、《耍女婿》、《进栏房》、《顶灯》等。尤其是在表演旦角方面,他选择不同时期妇女的举止言谈进行模仿。有一次他跟在一个挎着篮子的老太太后面学走路,结果被老太太发现后还产生了误会。听了他的解释后,老太太不但不生气,反而还教起他走路的姿势。

樊六在表演上逐步成长起来,甚至独当一面,后来又拜土默特右旗孤雁克力更村云双羊为师,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樊六的表演走向成熟,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小有了名气。

1951年,樊六和乔玉莲代表包头文艺界向到访的21位中国文化界名人作汇报演出《探病》。舞台上,刘干妈(樊六 饰)穿着大襟的夹袄,左胳膊挎着篮子,两个绑腿,油光铮亮的头发显得干净利落。只见他迈着轻盈的步伐从幕后急匆匆走出,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开头的道白和老太太着急的神态和表情,惟妙惟肖,引起台下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刘干妈(樊六 饰)和翠云(乔玉莲 饰)的表演非常精彩,浑身都是戏。刘干妈抬脚动步,甩手扭腰,风趣幽默;刘干妈和女儿谈心前的表情,真是妙不可言——他(刘干妈)颤颤巍巍走近炕头,先掸了掸炕上的灰尘,用手扳起右腿的膝盖,扭身上炕,顺手把裙子的后襟往起一撩,左腿一跷压在右腿上,长长叹了一口气……剧场再一次掌声雷动。

观众席的前排,叶圣陶、老舍、梁思成、吴祖湘、曹禺、端木蕻良等21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自治区和包头市两级领导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戏后他们与演职人员座谈,《探病》的成功演出被给予高度肯定。艺术大师老舍用他敏锐的眼光和科学态度点评樊六的演出:“在北京也难找到这样一位老彩旦。”并誉他为“民间艺术表演家”。过后,老舍还在报上发表文章赞扬樊六的表演艺术。并指出:“二人台是内蒙古独特的文艺表现方式,是塞北盛开的马兰花,樊六是一位成熟的二人台表演艺术家。”

樊六扮演老太太惟妙惟肖

樊六扮演老太太惟妙惟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