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南京寻师求艺,接受专访谈德云社未来计划和徒弟“退赛”风波
“这些比赛,演员的基本功许多都不扎实,节目类型又不像相声,哗众取宠。”
本报南京专电郭德纲的火热程度仍没有减退。10月13日、14日两天,他作为铁路文工团的演员,来南京参加了铁路文工团的笑星相声晚会,虽然当天的演出获得了南京人极大的欢迎,返场次数不亚于北京,但最令郭德纲兴奋的却是见到了相声大家———深匿于民间的相声泰斗、85岁的张永熙先生。
张永熙是全国所剩无几的“宝”字辈相声传人,民间曾将他与侯宝林并称为“南张北侯”。因此,郭德纲尤其珍惜这次拜访。张永熙向郭德纲口述了“劝善歌”等已经失传的绝活,郭德纲则一一记录,并告诉记者,这次拜访一来是向老先生求教,搜集失传的相声素材;二来也是想请老先去北京为月底德云社十周年庆典捧场。
在接下来的专访中,记者与郭德纲谈到了德云社10年庆典,也谈到了德云社的未来以及相声大赛,并炮轰相声大赛“对不起相声”。
前辈指点
张永熙:郭德纲是没落相声的兴奋剂
郭德纲在南京拜访相声泰斗张永熙的当天,南京媒体便笑称郭是来“偷”师学艺的,不过张永熙却一口否定。他说按辈分算郭德纲和他是“近亲”,因此郭想学什么“活儿”,他都会教。记者了解到,原来,张永熙的师爷卢德俊与侯宝林的师爷焦德海是师兄弟,郭德纲的师爷赵佩茹正是焦德海的徒弟,于是关系越拉越近,老人自然有求必应。
虽然只见过郭德纲两次,但张永熙对郭德纲的印象非常好,他认为相声如今仍处于没落阶段,而郭德纲正是这个阶段的兴奋剂。
此外,郭德纲谦逊的求学态度也让他感动。张永熙还表示自己对相声界仍十分关注,今年的相声大赛几乎每场都看,但却都不满意。他认为,如今的许多相声“包袱少、内容空、表演死板”,缺乏相声味,因此“总体上让人失望”。
访谈
计划德云社拍电视剧《相声演义》
新京报:本月底德云社即将举行隆重的十周年庆典活动。总有人猜测,郭德纲和德云社或许将是一时的火爆,是不是因为有这样的说法,你们才想到要高调举办这样的活动?
郭德纲:10年前有人曾说周星驰火不了几年,但现在他似乎还在火。对郭德纲的预测2005年春节就有,当时网上有人评论说郭德纲和刀郎一样,三个月就覆灭,宋祖德也这样预测过。我并非被预测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但这种预测却不一定兑现,我也不在乎。
还是那句话,我喜欢相声所以才会一直坚持下来。至于办活动,也许德云社明年会更火,也许就完了,但不管怎样,10年对我们总是个纪念,这就好比老人过寿,无论怎样总得过。
新京报:我计算过,现如今德云社一场的票房收入大约在8000元左右,扣除场租和演员的劳务费,仍然所剩无几,那么德云社现在的收入还需要你往里添钱吗?
郭德纲:天桥乐的座位也就只能卖300张票,我们和剧场是四六分账,我们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多达50多人,确实剩不下多少钱,虽然不用我再添钱,但也只能维持运转。
我和其他演员主要还是通过拍戏、接广告挣钱。因此为了让德云社越做越好,我也在想一些办法。
新京报:有没有计划过打造一支“正规军”?
郭德纲:当然想,而且正在筹备中。比如我们可能会做舞台剧在全国巡演、开发与相声有关的产业等。明年我计划由德云社挑梁拍摄25集电视剧《相声演义》,讲的是民国时期相声艺人的故事,可能还会制作与相声有关的电视节目、影碟等。
不搞“绿色相声” 不说明它“脏”
新京报:现在德云社火了,有没有考虑像别的演出一样做个巡演什么的?
郭德纲:我们也希望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多开几家小剧场,但我们的相声演员确实不够用。如今在北京希望和我们合作的小剧场有五六家之多,天津、河北、吉林等地也有剧场曾和我说过,但关键是我们现在缺那么多演员。不久前,见到赵本山,他告诉我他们的二人转有多火,每天的利润都很可观,我了解情况后当时就和他说,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因为相声没有这么多演员,还是“瞢”的居多,重新培养至少要两年。我们如今已经在培养“鹤”字辈的演员,培养后备力量是我最在乎的事。
新京报:你的相声和赵本山的二人转相比,有没有共同之处?另外赵本山因为提倡“绿色二人转”,挽救了这门艺术。
可是,有网友说你们的相声有些“脏”段子,你却说你们只负责“幽默”,他们(主流相声界)才负责品位,是否你们的相声也该提倡一下“绿色”呢?
郭德纲:我和赵本山的共同之处在于有许多小人物自嘲的东西。但东北二人转提倡“绿色”是因为当初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但要说“绿色相声”却很难借鉴。我认为只要没有露骨的、让观众听起来刺耳的东西,就不能说它不健康。如果非要这么说,那么“绿色”电视剧是不是也该提倡,《疯狂的石头》里也有些不好听的字眼,但这就说明它“脏”吗?所以我说的幽默本身就是品位,难道非要有一天相声也被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好吗?
大赛节目不像相声,哗众取宠
新京报:一直以来很多电视台都有关于曲艺类的节目,你即将开发的这个产业与他们有什么不同?或者,你认为他们的节目都有不足,所以自己准备动手来做?
郭德纲:其实写京剧、评剧的影视作品都有知名的,惟独写相声的影响力都不大。德云社是很独特的相声群体,一般来说写相声的人不一定是懂相声、会说相声的明白人,但我们这个群体不同,能写能说,所以与其让外行去做,还不如自己动手做。
新京报:不久前相声大赛上,你竟然让徒弟退出。
郭德纲:退出比赛,好像还没演员敢这样做,但对我来说无所谓,只要能站在天桥乐对着300人说相声,我就已经满足了。我觉得如果大家真关心我为什么让徒弟退出,我只能说这里有“隐情”,但我不希望大家把焦点都放这里,而是该好好反省这个节目。
对电视台来讲,收视率是第一,哪怕观众看完骂街,也代表收视率,受到关注。我看了一些新闻和评论文章,也有批评之声,比如说参赛的都是评委的徒弟、比赛实为“评委之争”等等,但我认为都没说到点子上。没有一个比赛是完全公正的,徒弟参加比赛没有错,师父为徒弟打高分也在情理之中,即使我也不例外,但问题出在哪儿———还是相声本身。对普通观众来说,这一节目对相声起到普及作用,哈哈一笑自得其乐,但业内人士一眼就看出来,这些比赛,演员的基本功许多都不扎实,节目类型又不像相声,哗众取宠。你看历年历代的参赛作品,能有几个流传下来或让观众时常提起,或是用于商演?
因为他们就是为参赛和晚会准备的,所以实际上这种活动惟一对不起的是相声。
相声没有主流不主流这一说
新京报:这次相声大赛给人的感觉是主流相声界主动向你招手了,但你却断然拒绝,会有人认为你在炒作?
郭德纲:这是别人在炒作,不是我。我原来谁也没惹的时候,不是照样有人在炒作。那么如果我这次参赛了,是否又会有人说,郭德纲被“招安”了,草根文化不草根呢?所以只要我问心无愧就行。
说真的,相声没有主流不主流一说,比如我是侯耀文的徒弟,现在随铁路文工团演出,难道不主流?无非说我是相声界的另类罢了。
有一次做节目,一位教育家点评我和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每个人都像一粒米,堆来堆去就会堆成尖,最顶上那粒米就是人中领袖,将中魁元,就像赶考时的状元,而我们俩就是在堆米的时候蹦到旁边的两颗,所以是怪才。我想了想确实如此,以后也可能很难找到像我这样的人,有独特的经历和独特的性格。(记者 天蓝)
(摘自 《新京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