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借助于央视及央视春晚把二人转这个极具东北特色的地域民俗艺术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华人的心中,就连国际大牌名导张艺谋也不甘寂寞地与赵家班联手打造《三枪》版的二人转血统的小品剧。眼下,全国很大一部分城市、尤其是环渤海及山东各市,基本都有专门的二人转演出剧场,而且有一部分直接打着刘老根的连锁或赵家班旗号,小沈阳、王小利等赵徒更是堪比当年的香港四大天王巨星如雷贯耳。正是因为市场的需求,今年的贺岁档期,各地哄抢以赵家班为首的二人转艺人来各地方春晚走秀就不足为奇了,实在抢不到活的,只得连续滚动播出二人转的录播节目,浙江台、四川台、甚至湖南台这些本地文化特色原本浓厚的,也不辞辛苦地一次次播出“堪称经典”的“模仿华仔、有板砖保镖跟随”小沈阳早期演出。
有人认为二人转太俗、太荤而加以抵制,我认为二人转在当下的大行其道是有其道理的。二人转的复兴及流行,赵本山功不可没,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从市场需求来讲,观众的神经绷得太久了,活得太累了,太需要简单的乐,无缘无故的乐了,二人转及二人转风格的小品就能给你直接了当的乐。从作品的创作来讲,二人转的创作特点是“揭短”,拿身边的事取乐,拿身边的人开涮,用高雅一点的话说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实,这一点也是其他艺术门类及名人的快速成长秘诀,无可厚非,因为“揭短”的手法最简单、最有效。相声艺术就是一直靠“揭短”起家并发扬光大,舅舅家的事,二大爷家的事,说得有鼻子有眼。张导也曾靠“揭短”起家,无论是参演的《老井》,还是主拍的《秋菊》,骨子里渗透着陕北人的“傻大笨粗”。就连号称真正的上海男人的海派亲口创始人周立波也离不了“揭短”,调侃艺人,调侃政客,揭了别人的短,也把上海男人身上的“小聪明、小气、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的“短”暴露得一览无遗。
简单,快乐,揭短,构成了二人转及二人转风格的小品的基本元素,正因为此,满足了大众当下的渴求,正因为此,可以快餐化、产业化操作,可以复制,可以克隆,不必追究谁是原创,谁是山寨,小沈阳靠模仿走红,模仿女人、模仿明星大腕,小小沈阳也可以靠模仿小沈阳而博出位。
我多次进过各地的二人转剧场找乐,并不是对东北风情有独钟,湖南卫视的长沙腔、周立波的海派、郭德刚的津味我都感觉津津有味,但也感觉需要改良的地方也不少。有人感觉二人转的泛滥会导致全民文化素质的降低及其他各地方文化艺术种类的衰败,我倒觉得二人转的流行反而会激发更多地方文化遗产的复兴、甚至催生更多的文化艺术新品、新苗,百家争鸣引来百花齐放。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繁荣、文艺复兴,混血的、混搭的可能不一定是精品,但也不一定是次品,但却永远是新潮。
不必迷恋小沈阳,小沈阳只是一个符号;不必苛求二人转,二人转只求一个乐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