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曲艺历史悠久,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相关资料显示,曲艺是500个曲种的总称,它和大多剧种一样也经历了兴衰的演变。在现阶段,相声作为曲艺的一种仍活跃于舞台之上,只不过受多元文化影响,相声和其他曲种一样也在寻求着自身的发展道路。像当下京城比较火爆的郭德纲的德云社和由李金斗、宋德全发起的东城相声俱乐部等都颇具代表性,加之海派周立波的脱口秀、东北二人转的蹿升,俨然形成四分天下的格局。脱口秀和二人转虽不能称之为曲艺,但其形态的确吸收了很多曲艺元素。所以我们有理由将他们拢在一起,探讨眼下曲艺市场的运营状态,及其自然形成的市场格局。为此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山东省文联曲艺协会主席、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曲艺评论家孙立生先生。

贴近市场是没有错的

孙立生告诉记者,相声不应该没有市场,因为它与国粹艺术不一样,它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与市场结合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相声演员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其在完成从艺人到艺术家的转化过程中,曲艺演员已经习惯于那种圈养式的生存方式,要真正走向市场就比较难了,生存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了。能够与市场同步的,说明其生存能力比较强,比如像郭德纲、周立波、赵本山等民营剧团,他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与市场融合在一起了。

孙立生说,现在有些评论家在分析目前曲艺市场状态的时候,立足点不够客观,他们的评论是针对艺术家本人,这样的定位显然有失公允。其实,说他们是艺术家不如说他们是艺人更好一些,像小沈阳、周立波、郭德纲这样活跃于市场的演员,不如说他们就是艺人,就是为了生存。既然是为了生存,那么,贴近市场是没有错的。

据悉,周立波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及滑稽剧元老周柏春,周立波的表演风格应该说融合了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对此,孙立生这样认为,周立波从零观众到吸引众多观众,在这一过程中全凭自己努力。郭德纲也是,但在与市场的结合中,他们并不是无心插柳,而是在主观意识上就是要自己养活自己。赵本山更不用说了,从他作品追求的方向也好、表演也好,都是贴近生活、贴近市场的。

高票价已远离曲艺传统

郭德纲得益于对传统节目的继承,同时得益于相声本质的回归。但是红火之后票价太高,这样做的结果是拉远了与大众的距离。由此让人联想到小沈阳在济南演出的票价,据说一张票的票价最高达到1万元以上,不管出于怎样的动机,如此之高的票价的确令人咋舌。

孙立生认为,一种曲艺形式也好,一名演员也好,应该有一种宠辱不惊的态度和一以贯之的精神来服务大众。高票价的做法本身背离了曲艺服务大众的本质与传统。他举例说,早年间济南有个相声园子叫晨光茶社,这里曾聚集过很多名家,像张寿臣、刘宝瑞、马三立、侯宝林等一大批相声大师都曾在此说过相声。那时候听相声是按段儿收费,几分钱一段儿,由于节目精彩,观看完不走,外边的观众进不来,怎么办?这时候就让那些小徒弟们上场,观众一看不是名角儿了就离开了,这叫“放闸”。等外边的观众进来了,名角儿再上场。孙立生说,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老艺术家们是如何对待观众的,并非一定要抬高票价。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观众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孙立生强调,为劳动人民服务是曲艺界的光荣传统,高价位本身已经远离了曲艺的传统。同时他感言,如此高的票价还有人看,这也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尽管现在我们的文化选择越来越多元,但也说明观众的基本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

要追求有质量的笑声

当记者问及该如何看待德云社与东城相声俱乐部两种运营方式时,孙立生坦言,对任何一种现象的评价,都不能用眼前的眼光去看它,应该说东城相声俱乐部所走的路更为健康。首先他们对作品的追求,以及审美的感觉应该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其次是所表演的内容让观众看过以后能够得到一种慧心的提升。这两年他们一面推新人,培养相声作者,一面还为相声名家出版专著,为相声艺术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孙立生认为,票价高低不是评判演出质量的唯一证明。有人走的是艺人路线,有人走的是艺术家路线。相声所赢得的笑声,有低俗的也有健康的。有质量的笑声、会心的笑声、提升观众品位的笑声,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笑声。

谈到目前二人转状况,孙立生坦言,现在的二人转艺术已经有些变异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是危险的。至于二人转目前这种遍地开花的情形,把握好了是件好事,把握不好则是件坏事,在艺术道路上没有中庸。

孙立生甚至认为,无论是相声还是二人转,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笑的工厂,而更应该像是一种农业生产,经过育种、栽培,最后开花结果。如果是弘扬真善美,那么它所结出的果实就是有机食品,反之,就是有害食品。其实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都应该一代胜过一代,否则传承将失去意义,媚俗不是艺术的目的,笑声未必决定市场回报。(孟菁苇)

(摘自 《中国消费者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