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那“转”出的东北风
东北人说,二人转是草根的。东北人看二人转,是不分时间与场合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喜爱到了极致。外地人说,二人转是艺术的。外地人看二人转,眼中只有飞舞的扇子和飞旋的手绢,耳中也只有高亢的且带着种激情尾子的“咿呀呀”声腔。东北人与外地人看二人转的场地不同,前者多在舞台上,后者多在屏幕上,于是感受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二人转“转”出的东北风,从北至南,已经走进每一家每一户。
东北二人转表演分为三种形式:一人且唱且舞,称“单出头”;演员扮以角色在舞台上表演,称“拉场戏”;男女演员以一丑一旦角色对唱,这才是名符其实“二人转”。大铜章“东北二人转”,或以黄铜材质,或以紫铜材质,把东北人和外地人对二人转的褒奖,以独有的凝练方式,铸进直径只有 80mm的章面之上。浓缩就是精华,细细品赏,果然,当然,自然。
先说背面。背面的主体是二人转演员,演员人数为二,有男,有女。男女结合,恨也生,爱也生,于是,舞台上多了许多暧昧的风情,而大铜章,因此也多了不少细腻的生动,粗犷的活泼。这种生动是被夸大的生动,这种活泼也是被变形的活泼。虽同台演出,设计者笔下的男女演员,却是完全不同的姿态与神情。男演员,地地道道东北大男人一个。“大”在何处?明明与女演员搭档,却瞅空坐到一旁独自放松放松。这放松,是幽默的,小手绢小到袖珍,小扇子小到可爱,又有意放在东北大老爷儿们的大手中,便形成让你忍俊不禁的强烈对比。那放松,是诙谐的,不用看他表现,不用听他演唱,单是他脸上充满喜剧色彩的神情,就能让你捧腹大笑:一双大眼圆睁如铜铃,故作丑角姿态,眼神中还有一丝天下唯我最精的得意;嘴唇上方的那两抹八字短胡,微微上翘,既夸张又顽皮。悠然自得且偷着乐,完全不理会女搭档认真而努力的表演,其浑身上下,都透着东北大男人的那种自信、潇洒与睿智。
与之相反,大铜章“东北二人转”上的女主角,心也平,气也静,乖巧得像一个温柔媳妇。人物造型自然是变形的,东北女人的高挑个头压矮了半截,东北女人的挺拔身材揉软了半分,尽管如此,东北女人的热烈依旧,直率依旧,善良依旧,积极向上的精神依旧。画面上的女演员,此时已经完全与二人转地融到了一起,那扇子一板一眼摇
得认真,那手绢一招一式转得认真,已经到了忘我境界。我们虽然听不到在唱什么,但“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的唱腔,依旧能直入我们的心房。东北女人当真不知道东北男人的那点小聪明?错,她的心里一本全知,只是不愿意当众表露出来而已。而这,恰恰就是东北女人的开阔的心胸。东北女人最懂事,她知道出门在外,男人的面子最重要。所以在公众场合,她可以容忍她的男人在朋友面前吹天侃地,她也会用崇拜眼神,注视这位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大男人。大铜章设计者是观察生活的高手,寥寥数笔,便通过女主角心动神不动的表演,把东北女人这种特有的气质表现到了极致!
大铜章“东北二人转”画面上的场景,在东北二人转比比皆是。用写实的手法描述真实的生活,又把真实的生活提练成艺术,最后还原于生活,再现于生活。这,正是东北二人转艺术必不可少,也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每每至此,台上台下,喜乐同生,欢笑响成一片。大铜章“东北二人转”设计者能精确地捕获到这样的镜头,且把本属于舞台上的欢笑,定格于大铜章画面,这是设计师细致的观察,是技巧的表现,也是艺术的升华。
仅仅是两位演员表演是不够的,还需要二人转布景的映衬,需要东北二人转道具的映衬。在大铜章“东北二人转”上,二人转布景是与演员组合在一起的,大红的福字透着吉庆,大红的爆竹响着喜乐,大红的灯笼亮着吉祥,环绕左下方的农作物,则象征丰收,象征富裕,象征兴旺。二人转道具相对复杂,“东北二人转”大铜章专门用正面图案,将二人转的乐器,进行了一次全面大展示:有主奏乐器唢呐和板胡,有三弦,也有鼓、锣、钹,还有击节乐器大竹板。虽是二人转乐器展示,却不是简单排列,而是一割为四,将画面分为4个独立的区域,利用视觉的纵深感,将这些乐器的轻重关系表现了出来。这种设计,既不呆板单调,又有它特定的寓意,十分成功。
说大铜章“东北二人转”是百科全书,它既浓缩了二人转的艺术特色,也浓缩了东北人对二人转的全部热爱。再看“东北二人转”大铜章,就有了亲切的,温和的,似曾相识,或者相见恨晚的情感。猜想设计者韩晓生一定是东北人,是那种“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痴迷者,只有热爱才能深层次理解,只有深层次理解才能有如此精妙的构思。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