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泛些说,二人转与上海滑稽均属曲艺的一种。目前的情况是二人转异军突起,持续红火,而曾经名家辈出、好戏不断的上海滑稽却没了踪影。时下东方卫视正在播出的《笑傲江湖》即为明证。在这个上海大众媒体的平台上,弄着弄着,便成了二人转的专场演出——每场总共四五档节目中,二人转演员往往占了半数,甚至更多。评委宋丹丹说:“对二人转演员,我们总会有更多期待。”评委冯晓钢说:“我们真心希望有更多的本地(指上海)演员到这个舞台上来。”一个是“期待”,一个是:“希望“。若说“期待”,不外是因为值得。这些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的二人转演员常会让人眼前一亮,要么抖出些蛮不错的包袱,要么提供些让人莞尔的笑料。至于“希望”嘛,或有些许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也可能纯属客套而已。不问初衷究竟是为了“万恶之源”的收视率(崔永元语),还是事关大上海的面子,总之,《笑傲江湖》毕竟是上海出钱出力打造的,结果是“买了炮仗给别人放”——满台尽见“吃大蒜”(周立波语)的抖擞了,“喝咖啡”的上海人呢?那些所谓的上海“小滑稽”、“小小滑稽”好歹也该在家门口露露脸,吆喝两嗓子,是吧?

俗话说: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然而麻烦的是死也不肯出来溜,你就无法断定他到底是驴是马,抑或非驴非马。“打死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或许,唯其如此,上海滑稽才能继续自我感觉一直良好下去,一直保有他那点没来由的类似贵族气的“上海腔调”?呵呵。

印象中,那个绰号“小百搭”的舒悦曾似“负有使命”地走上了这个舞台。因此,他获得了“勇气”啊、“娱乐精神”啊之类的赞语。不过,评委的不吝褒奖,反倒让人悲哀——曾几何时,踏上喜剧舞台的上海滑稽,已然需要勇气相随,需要一种豁出去的玩命劲头了。这岂不恰恰证明了上海滑稽的底气全无,难登大雅吗?舒悦不辱使命的勇气诚然可嘉,然而这终究是需要技术含量或说艺术素养的喜剧舞台。技术含量偏低或说艺术素养全无,即便再有胆量也无济于事,因之,这个在上海滩一众中老年妇女中人气爆棚的舒悦,终于未能泡制出让上海人扬眉吐气的神迹。

市场经济一来,加上新媒体、娱乐样式的日新月异,致使传统戏曲的日子大多不好过。然而二人转却越转越火,这是为什么呢?我不是专家,无法做出全面、专业的回答,但有一点我感触颇深,即二人转几乎多是散养的,不像其他许多文艺团体、曲种剧种是圈养的。东北大地上活跃着多少二人转演员?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民营乃至个体的。卖艺挣钱,就是他们唯一的准则。要挣钱,总得有绝活,总得凭绝活拉住观众;唯其拉得住观众才能挣钱。这就是简单然而有效的市场法则,亦即一个艺人的生存法则。于是,他们经由卖艺的历练、舞台的淬炼、观众的检验、市场的汰选,果然一个个身怀绝技,出手不凡。现在,他们不再仅仅是草台班子了,他们的草根艺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掌声和喝彩;他们渐渐登堂入室了,自信地走上了各式大舞台。他们是山野的,因而是强健的;是民间的,因而是广博的;老百姓的喜闻乐见就是他们的生命之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就是他们的致胜法宝。于是,他们跑赢了大盘,而包括上海滑稽在内的众多兄弟剧种、姊妹艺术却被席卷而来的新浪潮冲击得黄泉路近,命悬一线。两相对照,强弱分明,输赢立判。上海打造的《笑傲江湖》变作“东北江湖”,实属情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