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节目中,吉林动漫产品接连出击;年度大戏《辛亥革命》、《大太阳》等长影投拍的电影横空出世,立时引来八方关注;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复兴之路》、上海世博会闭幕式、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演出活动中,吉歌集团的身影无处不在;吉林出版集团一般图书的国内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二位,在各省(区、市)排名居第一位……我省影视、歌舞、动漫、印刷、文化娱乐、艺术培训等特色产业生机勃勃,在全国颇有影响,被称为文化产业中的“吉林现象”。

种种迹象表明,在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态。

样本

二人转刮起“东北风”

“朋友来长春点名要看的。”昨日9时,长春市民王丽来到民康路的“东北风”剧场买了五张票,准备晚上请朋友来看。王丽说,以前来了朋友,还真不敢带着看二人转,“脏”得厉害,感觉没档次;而如今,请朋友到“东北风”看二人转,已经成了她固定的招待节目。

而使二人转有这种改变的,就是“东北风”的“大掌柜”——马普安。

外行人搞起“二人转”

马普安,在“二人转”圈里是个传奇人物。

他不会二人转,却能在讲究师承行规的二人转行业里异军突起,仅用八年时间就创造了二人转的“东北风”现象,并将“东北风”刮向了全国。2003年年初的一天,马普安一次到剧场看二人转的经历改变了他,也改变了二人转。“就是一拍手,一拍嘴,吐出一口痰吐挺老远。”马普安回忆道。2004年初,马普安开了一家完全由自己管理的二人转剧场,“就是要大家看看,二人转不说‘脏口’,一样火。”自此,他与二人转捆在了一起。

二人转有了“忌口”

“就是管好演员们的嘴。”马普安说,板住了他们的嘴,也就不存在什么荤段子了。为此,相当长的时间内,马普安在剧场大会小会上都反复强调要脱离“脏口”、有忌口。久而久之,在马普安的剧场里形成了关于演出忌口的《禁忌手册》。

“我们的演员现在在台上没有‘脏口’的了。”这是让马普安感到最欣慰的事,也实现了2004年自己开剧场的想法。时下,拒绝“脏口”在“东北风”已经成为常态。一年下来,“东北风”迎来送往上百万的观众,“我们要做积极、向上的宣传。”马普安说。

创新打造“红色二人转”

《回杯记》、《包公赔情》、《马前泼水》……能让“转迷”们脱口而出的都是传统剧目,如何让二人转与时俱进?马普安又提出了打造“红色二人转”。

“不少人对二人转有很大的误解,认为二人转只能是通俗的,不能‘转’英雄、‘转’正面。”马普安说,“但我认为,二人转可以弘扬主旋律的。”他认为,二人转的语言通俗易懂,又直面观众,会比电影、电视剧更为鲜活。2006年,“东北风”将“小巷总理”谭竹青的事迹搬上二人转舞台,长达一个小时的节目,邀请观众免费观看一个月,好评如潮。此后,马普安的团队又先后创作了《红色回忆》和《长征颂》,更是探索出用“二人转”形式宣传道德楷模,演出中融入了二人转、单出头、评书、歌舞及手绢绝活等多种表演形式。

扎根黑土地送戏下乡

“东北风”从来没有离开喜欢二人转的农民兄弟。如今,“东北风”还保留着向农民工赠票看二人转的传统。

“有一年冬天,我在剧场的大厅里巡视,在售票处看到两个农民工凑着身上的零钱。两张20块钱的门票,凑了半天,掏出来的都是1块、5块的。”马普安看了很心疼。

那天,这两个农民工享受到了“东北风”最高的待遇:180元钱的VIP位置,40元门票退了回去。从此,马普安每天都为农民工赠票,并时常带着“东北风”的演员到建筑工地演出,成了农民工的好朋友,被称为“马掌柜”。

“欢乐庄稼院”响遍全国,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创意就来自马普安。2006年,当看到有报道说农民农闲时常常以打麻将、赌黑彩度日时,马普安突然冒出个新想法:给农民送戏去。2007年,为农民免费送戏下乡的“打造欢乐庄稼院,先进文化百村行”活动红火开展,吸引了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权威媒体的敏锐目光。

当“欢乐庄稼院”作为示范经验向全国推广,马普安欣喜地看到,有更多的国有院团加入到了送戏行列中。目前,“东北风”一年有20场送戏下乡演出,“我们每次都要出动大批人马,二人转演员去四副架,还有舞蹈队、杂技队,就是要让农民欣赏到最精彩的节目。”

探究

“四结合”打造“吉林现象”

我省是全国推行文化体制改革较早的省份,“吉林电视剧”和“吉林歌舞”曾闻名全国。但吉林省的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包袱重、人员老化等问题,加之受区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及思想观念的限制,“亮点”难以形成卖点,“现象”难以形成规模。2006年,文化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只有3.71%。

吉林文化产业如何崛起?昨日,据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吉林特点,我省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上提出了“四结合”,即改革与整合相结合,改革与扶持相结合,改革与建设相结合,改革与人才相结合。

近几年来,吉林省通过改革与整合相结合,先后组建了长影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影视剧制作集团、吉视传媒股份公司、吉林动漫集团等省属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带动影视出版、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全省现代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关数据显示,自2006年起,全省文化产业增速连年保持在20%左右,超过当地GDP增速。2010年,吉林省文化产业已占全省GDP的4.9%。

展望

文化产业将成新支柱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重点实施四大战略,构建五大平台,努力打造5至10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建设10至20个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5至10个全国驰名商标,到2015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以上,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短评

发展文化产业人才当先

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采访中,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给出的答案高度一致:人才。

实际上,我省正是抓住了人才这一关键环节,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人才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我省的文化人才集聚机制独具特色。有人将这一机制总结为“培养一批人、留住一批人、回来一批人、引进一批人”。

目前,吉林省已经出现了长影集团刘丽娟、毕述林,吉歌集团周国瑞、蓝景龙、刘春梅,吉视传媒王胜杰,吉林动画学院郑立国,吉林动漫集团杨舟贤等一批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吉林省还大胆鼓励民间文化能人创业,构建起文化产业投融资、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引进、展示交易等服务保障平台,引导中小型企业登上文化创业的舞台,“当主角”、“唱大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