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打开电视机,也偶尔看到吉林戏曲频道的釆访节目。今晚的釆访是一位搞二人转理论研究的王兆一老先生,好像有八十左右岁了。王老侃侃而谈,真的不像一位龙钟老人。祝主持人小时和他先谈到二人转演员的时下的演出服装。王老很失望当下演员乱穿演出服装。这时主持人又把当年二人转大腕杨宏伟老师,这位大姐当年演《朱买臣休妻》里的崔氏女相当精彩。她还和董连海老师演过一出新段子《骂鸭》。老大姐拿出好几套戏装,当然很漂亮。之后他们又谈到当下二人转简直就是大杂烩,根本就不是二人转。有的还有黄段子,有的唱流行歌曲,有的演些绝活。 最后还把吉林乡村频道的《二人转总动员》一顿赞扬。

我现在谈谈自己对二人转的看法。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高峰,衰退,消亡的过程。那么,任何一门艺术形式也都有产生,发展,高峰,衰退,消亡的过程。二人转也如此。刚开始产生二人转也和关内其他剧种一样只是一些人的谋生手段。到后来一些有才华的文人加入创作,才赋予生命。剧目增加了,曲调增加了,才有了今天的多彩多样

二人转演员也经过民国时的蹦蹦戏(两个男人演)到一男一女。二人转也历经解放初期,文革,文革后期,还有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到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尤其现在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二人转演员乃至艺术家们有些力不从心了。有许多演员都改行说小品了,近些年小品也衰弱了。还有些演员加入电视剧拍摄了。还有一些出名的演员办起戏曲学校,不是发扬光大二人转,而是为
谋利。为什么曾经红极一时的二人转走向衰退呢?这要从物质和精神需求两方面找原因。首先从物质找原因,中国经济从邓小平搞改革开放以后突飞猛进。大家都为钱而奋斗,都想方设法挣钱。老百姓为钱,二人转演员也为钱,甚至比老百姓更需求高消费。他们就不好好唱戏,投老百姓所好,搞些希奇古怪的东西迎合一些人。当然他们就会挣到钱。另一个方面从精神需求上,二人转既不能像新闻一样让人们开阔视野,也不能像电影电视一样把生活活灵活现表现出来。二人转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的精神生活了,,,因现在年轻人文化水平比老一辈高很多了。随着电脑等新媒体出现,二人转更没有多少年轻人爱看了。

有知识的年轻人用那几出《西厢》,《蓝桥》什么的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甚至许多年轻人根本不看二人转。他们宁愿上网,看电视,逛街,也不会看二人转。吉林乡村频道的《二人转总动员》说是为了挽救二人转,其实也只是多做几个广告多赚几个钱。那些剧目,演法,说辞 都那么老套,我相信不但年青人不爱看,老年人也要厌倦了。那些演员一为出名,二为那奖金,基本没有多少人是为了发扬光大这门艺术的。还有一些文才不怎么好的人写些捧臭脚的词去夸耀专家还有节目,更让人反胃。

那么二人转真的死路一条了吗?也未必。要想保留这本艺术一需要有才华的人加入创作,多创作新剧目,多创作与时俱进的剧目。二吸收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的优点,而不是二人转剧场唱这些东西。三老剧目搞搞重新创造,说口翻翻新花样。别说来说去就那点词。还有一点,二人转是艺术不能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只要扬善憎恶就是好的题材。如果一味作政治宣传工具,大家会敬而远之的。

以上就是我的粗浅看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