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故事》总算播完了,跟它的两部“前传”一样,也是一部搞笑的电视剧。我平时很少看电视剧,因为本山大叔执导,才舍得两小时坐到电视机前“被逗乐”。我主要想看看一个二人转兼小品演员是如何玩电视剧的,更想知道赵本山师徒的集体表演能否提升中国民众的幽默水平。
我觉得前两部《乡村爱情》总体上还算不错,这个不错是基于赵本山对东北农村生活的熟稔,故而剧中有风俗,有故事,有人物,对社会背景亦步亦趋。此外,一班二人转演员的越界表演也比较自然放松,人物形象塑造还算符合性格的发展逻辑和环境的作用。剧中人物在象牙山这个旮旯里踮足张望外面世界,与“救世主”王氏集团若即若离的“小王国”内,则盘根错节,斜逸旁出,钩心斗角,浑沌一片。而所谓爱情的发生,既有传统礼俗的酵母,也有时风流雨的温热,大实惠是豆腐,小浪漫是葱花。广坤、刘能、赵四等人的种种盘算是自逗自哏的基本笑料,夸张而不失真实地延续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集体心理,狡猾而自私,固执而委琐,患得患失,得寸进尺。相比谢大脚和长贵等人,更具“根性”。
到了第三部,《乡村爱情》成了《乡村爱情故事》,上海清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上海人的形象代表在此剧中亮相。谢谢本山大叔,您真瞧得起俺上海人啊!
但据我所知,这家设在浦东的豆腐制造企业,压根儿就没有与辽宁,特别是铁岭有联手消息。豆腐与女人一样,南北差异性很强,群众一目了然。虽然北人对像南方豆腐一样水嫩的美人心向往之,无奈一辈子养成的食性还是偏好卤水老豆腐。在现实生活中,清美的产品真要在东北生产并就地销售,大概是要蒙滑铁卢之羞的。
或曰:人家是周瑜打黄盖,你心痛什么呀!对对对,接着我要说的是,按剧情演绎,清美公司派出高中层干部到象牙山下指导工作,俊男靓女到了那里,与小沈阳等人饰演的王天来等角色干柴碰到烈火,恋爱男女就像一只蛤蜊的两半,一合无隙!最激动人心的成果是王氏集团董事长、鳏夫王大拿(赵本山饰演)相中了清美公司的副总杨晓燕,笨嘴拙舌地“一片冰心在玉壶”,令一向矜持的后者大为感动,并流露出重塑农民企业家形象的愿望。超越物质与地缘的爱情故事就在好几对恋人的美好意向中草草收场。
东北旮旯里的乡下人与大上海的城市人谈恋爱,并有望喜结良缘,对一部喜剧电视剧来说,不仅不犯冲,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别的宏大语境下,政治上绝对正确。但就初级阶段的国情,操作起来可能非常困难。杨晓燕年薪几十万,倘若不远万里嫁到冰天雪地的象牙山,天天吃大酱蘸葱加大渣子粥,这个情节只有忽悠人家买拐的赵本山才编得出。本山大导演企图让象牙山人通过与大城市的联姻来证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果,又要借助喜剧的“可原谅缺陷”来掩饰内心虚弱,因此在博得观众一笑后再也顾不上挤出一点思考空间了。
以我小人之心的揣度,赵本山真要是借电视剧吃上海人豆腐,上海人倒也不必捶胸跺脚、唉声叹气。在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上海人的优越感早已是一地鸡毛了。相反,以此猜测赵本山有施以援手的友善初衷,也不失为阿Q的解读。但在更深的层面,可能折射出在大国崛起的狂热呼叫中,某些人类似G2的轻佻心结。这一点倒是令人发噱的,也是值得警觉的。
为《乡村爱情》写下几行粗疏文字,目的就在最后两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