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玩的很好,只是周立波将顺序颠倒了一下,先给甜枣后给巴掌。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人文素养系列讲坛,周立波给大学生做《周立波与海派清口》时被问到对凤姐的评价,他给出的甜枣是“我欣赏凤姐的执着,其次,我接受凤姐的自信。如果将这份执着和自信与她的主体剥离开,那无疑是中国妇女的典范。”周立波很坏,在给甜枣时已经埋下“巴掌”的伏笔,果然,话锋一转“前提是要有合理的载体,否则就是怪胎。”
凤姐是个怪胎,这是不需要争议的。不过,这样的评价出自周立波之口,有点滑稽。如果那天是我站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人文素养系列讲坛,是我在评价周立波,我的口吻应该是这样——我欣赏波哥的才气,其次,我接受凤姐的自信。如果将这份执着和自信与他的主体剥离开,那无疑是中国演艺界的典范,但前提是要有合理的载体,否则就是怪胎。”
其实,关于怪胎之事,周立波自己也供认不讳——长宁国际体操中心,当着3700位观众的面,周立波在调侃之时就说“最近啥最热的?我也搞不懂了,大概我是怪胎,全和我搭界。”不光是自己承认怪,别人看着周立波甚至他的“海派清口”也一样是怪胎——“海派清口就是一帮人起“哄”起来的“怪胎”,根本代表不了博大精深的海派文化。”
就像二人转不足以代表东北文化一样,显然,“海派清口”也代表不了“博大精深的海派文化”。二人转也好,海派清口也罢,不过是畸型演出市场催生出的一种文化畅销品。就超市畅销的东西未必是最营养的一样,二人转与“海派清口”也未必是最文化的。
周立波在评价凤姐是怪胎时肯定认为自己并不怪,就像赵本山指责教授时不过是想说明自己很文化。其实,文化畅销品生生在戴上文化的帽子与周立波评价凤姐是怪胎一样很滑稽。当年,赵本山为了证明自己和二人转有文化,特别邀请著名学者、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先生以一个戏剧理论专家的身份出席“赵本山小品艺术研究会”。余秋雨特别不文化地直接宣称:“赵本山是个大艺术家。”
余秋雨不是北方人,但他对北方文化的懂得却是那么地深入。形容起二人转时,学者余秋雨突然变成了诗人——赵本山把东北人的苦难变成了笑声,苦中作乐是一种境界;中国人的苦难太久、太久了,人们是多么地需要笑声啊。
畅销品就是畅销品,不一定非用文化包装,越包越假。因为即使你怎么包,也不过是个畅销品。有了票房未必就不是怪胎,有了关注也未必就不是怪胎,比如芙蓉姐姐,比如凤姐,比如闫姐,比如伪娘著姐,还比如周立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