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口碑喜剧《钢的琴》全国同步公映,不仅在东北沈阳本土“作战”,引发观众共鸣,还在广州公映时获赞,经受住了南方观众的考验,成为首部打破地区差异的北方式喜剧。张猛也对观众们的质疑做出回应,笑言《钢的琴》绝非二人转,观众无须担心。

广州公映获赞 北方喜剧首破地区差异

由张猛导演,秦海璐、王千源、张申英主演的口碑喜剧《钢的琴》,自先锋光芒影展的首映放映以来,便深得广州市民喜爱。这部获奖无数、无差评的高品质、讲述小人物大事件的喜剧也经受住了南方观众的考验,赞誉不断,成为首部打破地区差异的北方式喜剧。

长久以来,东北式幽默都以二人转或小品的形象示人,地域特色过于突出,虽然深得春晚等舞台喜爱,但是对于有着很大文化差异的南方观众来说,其中的诸多笑点都无法体会,因此像《大笑江湖》《乡村爱情故事》等东北特色影视剧在南方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而这部完全产自东北的喜剧《钢的琴》,一举打破了这个魔咒,密集的笑点同样引起了广州观众的欢笑。

很多看完《钢的琴》的观众,走出影院时都以“惊喜、意外”赞誉这部电影,有观众向记者分享感受:“早就听说了这部电影,又是获奖又是好口碑的。看了故事简介便很想看,但是一直担心又是部很东北的片子,结果,看了才知道一点也不二人转,片子里的幽默非常正,既有生活的比喻,又有时下流行的段子,真的很好看。”

张猛对于喜剧的成熟把控,以及在生活中发现幽默的导演原则,成功地让《钢的琴》跨越了南北,成为一部南北都叫好的喜剧。

沈阳热映 本土故事引发观众共鸣

熟悉的本土故事,来自东北的几位主演,都激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感。不少人,看完《钢的琴》后都感同身受,回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称赞连连。尤其,影片对东北人的正面刻画,令沈阳观众感动不已,更有热心观众将该片称为“最能代表东北人精神的喜剧”。

《钢的琴》中,来自沈阳的王千源,作为新科影帝,精湛的表演,对东北汉子敢于承担、粗中有细的诸多品质的还原,以及面对生活无奈时的坚强与乐观,不仅感动了走进影院的男观众,而且也令不少女观众爱上了这个稍有邋遢、气质不俗的人。很多人看的时候都是一边笑,一边哭,《钢的琴》终于让他们在大银幕上看到他们眼中最熟悉的东北人。

导演张猛在影片中的个人怀旧情结,也迅速的刺激了每一个在场的沈阳人的回忆。看《钢的琴》,聊过去,成为上周末以来的最热话题。更有不少人,到微博等网络社区上分享观后感,而对《钢的琴》的时代背景成为他们最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汪工在影片中那句“如今为了时代发展的进程要求它离开”,更成为不少人的泪点,最后随着烟囱的倒掉,热泪盈眶。

东北故事,东北主创,东北拍摄的《钢的琴》,在堪称主场作战的沈阳上映,成绩不俗,导演张猛为家乡人民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幽默、激情、亲情、兄弟情义、爱情,在《钢的琴》中疯狂燃烧,感动着本土观众。

这部发生在东北工业城市的小镇故事,以温情的幽默,搞笑之余令人感动。公映当天,亦有不少期待周末走进影院的观众略表疑惑,担心这部影片是否会是电影版二人转。记者及时电话采访了导演,张猛亦即是释疑,笑言《钢的琴》绝非二人转,观众无须担心。

张猛本山传媒副总的身份,以及为赵本山春晚小品编剧的经历,为不少热心的观众所了解,纷纷猜测《钢的琴》是否会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对此,张猛向记者透露:“当初离开本山传媒,就是为了尝试不同风格的喜剧,实现自己的理念。而且,《钢的琴》既没有采用丁点二人转的艺术形式,也无半毫与二人转相关的故事。”

记者继续追问《钢的琴》的喜剧特色时,张猛回答:“我理解中的幽默就是认真到极致,才是幽默。《钢的琴》里面有搞笑的台词,有巧妙的抖包袱,有误会,有卓别林式的追逐,都是非常视觉化的表达。”如此看来,《钢的琴》不仅不会让人联想到二人转,而且还会令人笑得痛快。同时,王千源与秦海璐的影帝影后级别的表演,众人的兄弟情,几段温情的家庭戏,优美的俄罗斯音乐,都是《钢的琴》相比其他喜剧突出的精彩之处。

最后,记者向尚在疗养中的张猛表达了祝福,他也对走进影院看片的观众表达了谢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