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姜昆在武汉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相声不景气”的说法。他表示,今年“十一”的央视全国相声大赛,创下了收视冠军。而且(进入决赛的)80%的都是80后(演员),这就是一个证明。相声不景气是前两年的话了,现在已经杜绝了“只见掌声,不见笑声”的现象。

恕笔者孤陋寡闻,要不是姜昆一不小心给透露出来,还不知道“只见掌声,不见笑声”的事。用姜昆自己的话说,“组织鼓掌的现象在央视这次相声大奖赛中已见不到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原来,前些年的很多相声表演,台下掌声是组织出来的。不用说,那样的相声跟死人没什么区别。现在不组织鼓掌了,也有观众笑了,说明相声恢复了些生命力。

然而,是不是杜绝了“只见掌声,不见笑声”的现象,就证明相声开始景气起来,正在走向春天呢?笔者以为,姜昆恐怕有些太过乐观了。事实上,文艺表演能让观众笑并不难。冯巩每年走上春晚舞台,挤眉弄眼一句“我想死你们了”,都会“扑哧”笑倒一大片。可这能证明什么呢,能证明他的相声说得好,或者相声艺术拥有很高的人气指数吗?

相声曾经有过辉煌时代,跟当时生活节奏较慢、文艺形式也不够丰富有一定关系。但众多有识之士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那时的相声敢于讽刺,讽刺是相声的本质属性。抗日战争时期,曾有相声演员因为讽刺日据政府被捕,讽刺警察“贱”遇到麻烦。让姜昆成名的《如此照相》,也是讽刺性很强的作品。正由于这样的原因,相声才深受百姓欢迎。而“歌德体”相声大量出现之后,相声越来越不招人待见,甚至沦落到要组织鼓掌的地步。

当然,相声的主要功能是娱乐,不需要所有作品都那么深刻,可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给观众提供一些欢乐。姜昆自己也说,如今的一些青年相声演员,说的相声“不逗人乐”。但是,倘若过于看重相声的“逗乐”,未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去年姜昆曾说,“我们要包容小沈阳”,表现出对能“逗乐”的二人转的欣赏。笔者不反对二人转存在的意义,但被媒体称为“最低俗”的东西能获得姜昆赏识,也就可想而知,在他眼中相声的“景气”是什么样的状态了。

姜昆曾经提出,文化需要有“自己的尊严”。很显然,只会“逗人乐”的相声,哪怕能像姜昆所说,吸引“80后”参与和捧场,它也难以获得多高的尊严。而没什么尊严的文艺,就算有人演有人看,票房火爆、笑声不断,能有多大出息?一些人期盼相声的复兴可以理解,但切莫指望观众的笑声就能将它从垂死中救活。(李清)

(摘自 《深圳商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