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绢儿,一把扇儿,保你乐断裤腰带儿~
和东北人唠嗑,最好别唠“二人转”。唠起二人转,东北人那话匣子就打开了;唠起二人转,东北人的脸上就堆出了褶子,嘴都能乐到耳丫子上。什么“粗口细活”,什么“四梁四柱”,什么“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呀,他们会如数家珍似地说出一大堆名词术语,让人听得是五迷三道。
二人转又叫“蹦蹦”,是东北黑土上的草根艺术;几百年来,二人转它以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演唱形式,深受东北父老乡亲的喜爱;所以,才有东北人“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
最初的二人转,是由扭秧歌的艺人演唱东北民歌小调演变而来。后来,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多种艺术,才使得二人转表演与唱腔逐渐活泛起来。那时,不管大人小孩都会哼上几句,田间村头儿都飘着二人转的影子。那时,有了二人转,冬闲挂锄才会活的开心舒坦,有了二人转,东北人才活的是有滋有味儿。
东北二人转和西北的“信天游”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土的掉渣;都是特定的风土人情孕育出来的时代宠儿;都是渲泄平民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不同的是:信天游大多是一个人无伴奏演唱,且高亢有力;而二人转大多是配上简陋的民间乐器伴奏,而且多为两个青年男女轻松对唱、对舞,再加上引人大笑不止的插科打诨,轻松幽默。套用一句话那就是:二人转“太有才了”!
二人转的表演是离不开浪、逗,没了这两个特点,也就没了二人转的味道了。二人转和“秦腔”不同,秦腔,让人听了撕心裂肺,热血沸腾;二人转,让人听了会前仰后合,忍俊不止。一通锣鼓,大幕拉开,丑角上台。一句“想要卖,头朝外,船家打浆划过来”直把人喊的肝酥心痒,直把旦角喊的颠然而来。接下来的喊头诗、说口、小帽儿也是别出心裁,那是花样百出,幽默迭起。真真让人笑翻肠,乐转筋。正戏开始,剧情拉开,一股火辣辣的东北风便会扑面而来。说、做、唱、舞中无处不展现着东北人俏、疯、美、浪的激情,让观众在迷中痴,在痴中迷。如果把秦腔比做一杯烈酒,那么二人转就是一盘儿粘豆包儿。
如今的东北人,遇到家有红白喜事的,都喜欢请上一台二人转凑个热闹、助个兴。如果谁家有喜事,那台上的二人转就轻松幽默,如果遇到白事,那就会让人看的哭天抹泪。不信,看一场《冯奎卖妻》保准儿你哭的鼻涕眼泪一大把,几天缓不过劲儿。
小小二人转,人生大舞台。一把扇子,一条手绢儿,说唱里有绝活,绝活中有说唱。一把扇子转出绚丽人生,一条手绢舞出艺术风采;唱的是白山融寒衣,舞的是黑水换新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没有东北这片沃土,也就没有东北了二人转,如果没有二人转,东北人也就不会活的轰轰烈烈。现在,二人转虽然还称不上正牌剧种,但它已登上了大雅之台,并且在不断地充实着其丰富的内涵。它,就像一股呼啦啦强劲的东北风,正冲出白山黑水,在席卷着中华大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