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汉剧被誉为“南国牡丹”,至今已有300年历史,是闽西乃至闽粤赣客家地区的文化瑰宝,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龙岩2017群文十大活动中,武平县举办的《百姓大戏台•我来唱汉剧》活动把全市民间汉剧爱好者聚集到一起,同台竞技,向观众展示了非遗古典情韵,彰显闽西汉剧艺术传承的活力。

本次比赛分少儿组和成年组,参赛选手均为来自全市民间汉剧艺术表演爱好者。来自武平闽西汉剧2017暑期公益班的孩子们带来的《汉剧表演唱》和《汉剧基本功展示》拉开了比赛的序幕。舞台上,孩子们一招一式有模样,唱腔身段颇有味道。

据了解,武平闽西汉剧2017暑期公益培训班为期20天,共有30多名少年儿童报名参加培训,最小的只有9岁。培训班从汉剧基础入手,开设汉剧基本功、腰腿练习、汉剧曲调片段练习等课程,培养孩子们对汉剧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闽西汉剧的了解。此次表演是作为培训班的汇报演出,展示了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彰显闽西汉剧的传承活力。

近年来,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和繁荣闽西汉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汉剧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越来越多的民间团体和个人也开始传习闽西汉剧。

武平县中山镇作为曾经的汉剧之乡,汉剧的传承基地示范点,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去年4月成立的武平县中山同心汉剧艺术团,致力于传承汉剧艺术、弘扬客家文化,今年65岁的参赛选手洪建新就是该汉剧团的一名汉剧表演爱好者。

同样来自中山镇的刘钦和钟芸是一对搭档了4年的伙伴,她们从小学开始,一起报名兴趣班、一起唱汉剧、一起成长。在当天的比赛中,她们带来的是《春娘曲》选段。这对只有15岁的初中生从零基础到唱念做打、从一张白纸到一身技艺的蜕变,也让现场观众为之赞叹。

闽西汉剧老少皆宜,从风华正茂的孩子,到朱颜鹤发的老人,从乡间的老农,到校园的少年,无不展示着闽西汉剧艺术之花在龙岩这片红土地上鲜活地绽放。比赛中,来自新罗、上杭、连城等县市区的闽西汉剧艺术表演爱好者们大展技艺、各显风采。

来自上杭汉剧表演世家的何秀萍凭借《百里奚认妻》选段的精彩表演一举夺冠,期间,丈夫和女儿也双双到场为她加油助威

除了《百里奚认妻》、《春娘曲》选段,各县市区的表演家们还带来了《蓝继子》、《史碑鉴》、《血掌印》、《黄花公主》等共15个经典汉剧选段,他们用独特的唱腔向观众展示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闽西汉剧的魅力。

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形成乡土记忆的有力根基,是乡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我们的精神赖以寄托的家园。这场由龙岩市人民政府主办,武平县人民政府、武平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武平县文化馆协办的《百姓大戏台•我来唱汉剧》目的就是要通过搭建全民舞台,让民间团体和艺人积极参与,让老百姓充分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播非遗,达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近年来,闽西汉剧艺术团体和广大汉剧表演爱好者们抓住新领域、新阵地、新受众,善于发现、培养、组织民间力量成为创作和传播的生力军,实现创作和传播的全动员、全覆盖。

百姓大戏台 我来唱汉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