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在西安举行的中庄商会成立启动暨战略合作单位签约仪式上,广货街镇沙沟村汉剧社宣告成立。宁陕县旅游局局长吕宣强将汉剧社的牌子授予沙沟村党支部书记、汉剧社社长吴力龙。汉剧社艺人们现场表演了汉剧曲目。新闻媒体评价,广货街镇沙沟村汉剧社的成立,是中庄商会推动大秦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一项义举。

汉剧,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剧种、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二黄”,又有“楚剧”、“汉调”两种叫法。它是湖北主要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境内的长江、汉水流域以及湖南、陕西、四川部分地区。

汉剧旧名楚调、汉调,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原以秦腔经襄阳南下演变出来的西皮为主要腔调,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支流派,俗称路子。对湘剧、川剧、赣剧、桂剧、滇剧等剧种的形成发展都有影响。清嘉庆、道光年间,汉调流传到北京,加入徽调班社演唱,逐渐融合演变而成京剧。

汉剧角色共分为十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2006年5月20日,汉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南地方戏剧,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与湖北汉调戏相似。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表演细腻,纯朴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韵很重,以川味见长。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放情绪。汉中市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等地60年代以前多表演汉调二簧。

汉剧唱腔中还有一些曲调优美活泼、节奏鲜明的杂曲小调,包括昆腔、罗罗腔,渭腔、耍孩儿、银纽丝、凤阳歌、鸳鸯鸟、过关调等数十余种,以及民歌、杂曲等。多用于富有喜剧色彩、生活气息浓厚的小戏。汉剧的曲牌也十分丰富。传统的演唱和器乐曲牌有四百多首。按使用乐器的不同,分为唢呐曲牌、笛子曲牌、丝弦曲牌;根据曲调性能和使用范围,又分为军乐、礼乐、宴乐、物乐、喜乐、哀乐、神乐七类。这些曲牌或衔接唱腔,或配合身段、渲染气氛,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有些戏如《天官赐福》、《草场会》、《大封相》、《五才子》等,则是专唱曲牌的剧目。

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多种文化娱乐形式的包围下,汉剧这种古老的传统剧种的生存与发展处于艰困状态,专业汉剧团大多因为生存问题而转向,而广货街沙沟村的党支部、村委会组织艺人常年不懈地开展演出活动,凭着对汉剧朴素的热爱,致力于汉剧事业的振兴,使汉剧这一古老剧种又焕发出了生机。

中庄秦岭逍遥谷汉剧社成立

中庄秦岭逍遥谷汉剧社成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