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获悉,文化部日前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88岁的汉剧大师陈伯华与85岁的楚剧大师熊剑啸入选。

陈伯华8岁开始学艺,在汉剧表演艺术上成就卓越,是我国戏剧艺术领域里的一面旗帜。徜徉艺海数十春秋,陈伯华大胆实行跨行演出,成为打破汉剧十大行当限制的第一位女演员。在《宇宙锋》、《二度梅》、《柜中缘》等剧目中,她以其花俏细腻、委婉深沉的“陈派”唱腔饮誉全国。2006年,陈伯华获得由中国文联授予的“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熊剑啸6岁随父学艺,9岁师从楚剧名丑胡玉山,被誉为楚剧五大台柱之一。熊剑啸的表演风格幽默诙谐,滑稽伶俐,主演的《白毛女》、《乌金记》、《葛麻》等曾风靡全国。

据了解,经全国各地申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和复核等环节,文化部此次确定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551名,他们分属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5大领域。此次陈伯华、熊剑啸当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缘于2006年我市的汉剧、楚剧两大传统剧种入选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前,我市尚无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各地区、各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记者欧阳春艳)

人物简介:

陈伯华

陈伯华,女,湖北汉剧旦角。湖北武汉人。

陈伯华1927年进入“新化科班”学演花旦,科名新化钗,受业于刘本玉,后受董瑶阶、李彩云等名家指导。

她大胆地实行跨行演出,成为打破汉剧十大行当限制的第一位女演员。15岁以筱牡丹花的艺名主演《霸王别姬》、《风尘三侠》名噪武汉三镇。在50余年艺术生涯中,融青衣、花旦于一体,演出过几十出独具风格、技艺精湛的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风格各异的艺术形象,丰富和提高了汉剧艺术。陈伯华创造性地对汉剧旦角唱腔艺术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其花俏细腻、委婉深沉的“陈派”唱腔饮誉全国。

1952年主演汉剧《宇宙锋》获全国首届戏曲观摩大会表演一等奖。南京大学文史名家胡小石教授20世纪50年代在宁观汉剧《宇宙锋》诗赞陈伯华才艺:

宛转歌喉一串新,汉滨如见弄珠人。乍逢赵女来秦殿,何减梅家有洛神。

嫠面凄凉传古恨,批鳞慷慨奋微身。繁灯急管移情地,莫向遗编问假真。

代表作有《宇宙锋》、《二度梅》、《柜中缘》、《三请樊梨花》等。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影艺术片。

熊剑啸

熊剑啸(1922— )艺名小玉山。湖北汉阳人。一级演员。历任武汉市楚剧团、湖北省楚剧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联委员、楚剧艺术研究学会会长。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6岁随父学艺,9岁从师楚剧名丑胡玉山。1939年参加“问艺楚剧抗敌宣传队二队”。1949年入武汉市楚剧团。主演的剧目有《杨绊讨亲》、《九相公闹馆》、《炼印》、《赶工》等。其中《白毛女》、《乌金记》、《葛麻》分别获武汉市、湖北省及全国戏曲观摩汇演表演奖,《葛麻》1956年被摄制成舞台艺术片,1953年赴朝慰问演出。导演过传统戏《乌金记》、《鱼腹山》、《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和现代戏《夺印》、《江姐》、《追报表》等,曾获湖北省首届戏曲汇演导演奖,《追报表》被搬上银幕。

(摘自 《长江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