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亮起,在离大埔县城30公里的光德镇上澄村,一幅充满客家风情的画卷缓缓展开:正气凛然的蓝继子,刁滑奸诈的许氏, 形容枯槁的王氏……戏曲人物的你来我往,在虚实结合、自然流动的舞台时空中交替上演。
近年来,围绕文化振兴,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在全县范围开展“送戏下乡”,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的缩影。
汉剧下乡,文化惠民暖人心
“这台戏很好看,我喜欢!”晚上7时,“锵锵锵”锣鼓声响起,戏剧准时开幕,上澄村69岁的廖国史盯着舞台,目不转睛地说。当晚,传承保护中心送来了《蓝继子救嫂》等经典剧目,来自周边乡镇的2000多名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戏台,津津有味地观看。
舞台前,来自平原村的廖开顶哼着台上小曲,自小钟爱汉曲的他坦言:“小时候要想看演出,必须得走一个多小时到镇里的大舞台看。一年到头看不了多少场次。”
近年来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正式开展“送戏下乡”。赴全县巡演,一年送戏下乡100多场——这是过去一年中心的演出记录。“我们连续三年配合县廉洁活动,今年完成了‘党在我心中’戏剧展演、宣传十九大精神,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及巩文创卫等专题文艺晚会。”中心主任郑永华表示。
扎根沃土,节目年年新
“节目年年新,每年才会那么多人过来欣赏。”广场上,上澄村村民志愿者李达健在维持现场车流的同时,不时抬头看看汉剧表演。“今年散场恐怕又要堵4个小时了!”他笑言。
郑永华对记者说,这几年,传承保护中心坚持抓创作,积极排新戏,每年都用新戏、好戏奉献给基层群众,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到好戏。坚持每年排一至两台新戏。
“有新戏才有生命力!”据介绍,该中心每次下乡时都会与当地群众交流,收集农村现实生活中的题材:民俗活动、先进党史……“我们收集到这些素材后,创作剧本,再作曲、排练,然后把新戏送到乡间地头,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郑永华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