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这句诗,“梅花奖”得主彭玲有着深刻的理解。
从艺30多年,彭玲从演员到团长,又由团长到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中心主任,她一直坚守戏曲“寒窑”,从未想过放弃。
“梅花奖的命名就是取自这句诗的寓意。”彭玲认为,现在的戏曲行当依然不景气,作为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中心主任,她希望能把“梅花”精神传递给每一位保护中心的演员。
彭玲得奖无数,但在戏曲界专家们的眼中,她最大的艺术成就还是借鉴京剧和其他剧种的发声方法革新了常德汉剧的唱腔,为汉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常德汉剧“梅花奖”第一人
彭玲出生于梨园家庭,父母都是常德汉剧行里的名角儿。
1979年,湖南省艺术学校在常德开设汉剧科,11岁的彭玲背着父母参考,顺利通过,成为常德汉剧科的第一批学员。起初,父母都反对学戏,但彭玲一心学戏,并凭着一股刻苦劲儿感动了父母。随后,母亲教彭玲唱腔,父亲教彭玲练功,有时一家人还一起看剧本说戏……
1984年,16岁的彭玲从湖南省艺术学校常德戏剧分校(现已并入湖南文理学院)毕业,分配到常德市汉剧团,和父母成了同事。在父母的介绍下,彭玲拜本土京剧名家李玉贵为师。一年后,彭玲参加常德城区青年演员竞艺比武,一举夺魁。
上世纪80年代末,年轻演员都下海去赚钱,团里几乎就剩彭玲一个青年演员,有时候,打起背包送戏下乡,一去就是几个月。
十年坚持,十年磨砺。1995年,彭玲参加湖南省举行的“霜花杯”文艺会演,获得专业组第一名,同年10月荣获省戏剧最高奖——芙蓉奖。1996年,省文化厅与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电视戏剧大赛,彭玲以一出《宇宙锋》参赛,摘取金奖。1997年全省举行新剧目调演,彭玲第一次出演现代戏《山石情》中女主角,又获田汉大奖,同年,湖南省人事厅为她记“一等功”。
2002年,常德汉剧院实施精品工程,排练新编历史剧《紫苏传》,彭玲担任主演。2003年,该剧参加湖南省首届艺术节,荣获“金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彭玲获“优秀表演奖”。2004年,彭玲随《紫苏传》剧组晋京演出,参与中国戏剧“梅花奖”角逐,获得中国戏剧第22届“梅花奖”,成为常德本土获得该项国家级殊荣第一人,实现了几代汉剧人的追求与梦想。
为了进一步提升表演技艺,2005年,彭玲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为师。2011年,彭玲被常德市人民政府聘请为常德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多次随常德市政府代表团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演出,得到国际友人热烈称赞……
“《孟姜女传奇》是用传奇的编剧结构方式去写的浪漫主义戏剧。”何艺光解释,剧中的穿越不仅是“豆腐渣工程”和“滴血认亲”这样的笑料调剂,其中风雨雷电四神的设置和孟姜女唱澧州大鼓两场穿越戏更是对主题的深化。
在“过关”那场戏中,风雨雷电四神以四个京剧脸谱人物登场。一开场,四神便喋喋不休地讨论21世纪离婚率攀历史新高等爱情问题,逗得满场笑声。“过关”这场戏落幕时,四神摘下面具,面具后是四张没有化妆的脸。何艺光解释,这里有意让神人格化,孟姜女感动了他们,也就感动了上天。
“澧州大鼓那场戏是后来改的。”何艺光说,剧本最初写的是,风神化身山大王把孟姜女虏上山,想将其收为压寨夫人,后听孟姜女唱澧州风光,被其真情感动,随放其过关。
2015年,创作团队二度赴津市采风,何艺光被澧州大鼓深深吸引,遂有了设置一个爱听澧州大鼓老乡做守关人的点子。守关人答应孟姜女,若能唱一段澧州大鼓证明确实是老乡,就放她过关。不想一曲唱罢,守关人和侍卫都被孟姜女的故事感动,纷纷解囊相助。澧州大鼓这场戏把守关人由神改为人要表达的是,孟姜女的真情也感动了人间。
“两段穿越戏,一个感天,一个动地。”何艺光说,这样更好地表现了孟姜女对爱情的忠贞。
长安大戏院·情动京城
8月12日晚,记者随剧组北上京城。
此次“湘戏晋京”展演的12台戏都由剧组自行联系剧场。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中心选择了长安大戏院。为了登上每一个戏曲演员心中最高的殿堂,剧组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长安大戏院几乎每晚都有戏,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在这里登台的剧组只有12小时的组台时间。而《孟姜女传奇》该剧有大量组装繁琐的布景、道具,平常组台需要3天时间。13日晚,2张9.5米长的大卡车将布景、道具运抵长安大戏院,全剧组除了几位主演和导演外,齐上阵,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组台工作。
登台之前,何艺光对戏还是不满意,他认为这部戏重在一个情字,而情的表达还没到达极致。这时,彭玲突然找到何艺光,提出要改戏。
“晋京展演这一版《孟姜女传奇》修改、删减了大量孟姜女和范喜良的感情铺垫戏。”彭玲认为,缺乏感情基础,让后面孟姜女思夫、寻夫、赴火殉情等情节的推进显得有些突兀。
“为什么孟姜女和范喜良不能是前世姻缘呢?”彭玲提出,在序幕龙舟相会那场戏上,一见面,似曾相识的二人唱便道:“几度梦中曾相遇,眼前人儿幻亦真,天注定,是前缘,喜相遇,定三生!”如此,既不增加戏的篇幅,又为二人的感情基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何艺光与彭玲一拍即合,马上找来音乐制作修改音乐。
孟姜女哭长城,这是所有孟姜女传说中最为人熟知的一段。而在《孟姜女传奇》晋京展演之前的版本中,哭长城一场戏中,孟姜女只唱不哭。
“长城是哭倒的,不是唱倒的。”何艺光认为,真哭能够让观众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孟姜女的感情,能够增强现场的震撼感。所以在晋京展演这一版《孟姜女传奇》中,当孟姜女得知丈夫死讯之后,增加了一小段哭戏。
8月16日,剧组主创人员来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接受全国戏剧界最顶尖专家、学者的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认为,《孟姜女传奇》为绕一个“情”字做文章,设置“神关”和“人关”,唱出一曲感天动地的爱情悲歌。同时,秦始皇并不在剧中现身,只用幕后“嗯”“哼哎”与笑声的音效来代替,简而未简,以少胜多,留白对比,这不仅巧妙地回避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更把中国美学趣味运用精妙。
“传统题材编排出了新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名誉院长孙毓敏表示,该剧为传统的孟姜女故事中加入了风雨雷电四神阻挠、澧州大鼓反串、滴血认亲等故事情节,让观众眼前一亮。
专家们还“点名表扬”了该剧中的亮点,“过关”戏被专家们公认为最好的一场戏。《中国戏剧》主编庚续华称赞,守关人的前后变化及缺德遭殴报应的自嘲,体现了真情无敌的力量,“正确的三观”对观众具有道德的引领作用,著名本土剧作家盛和煜甚至认为“过关”稍作调整,可成为经典的折子戏。
专家们对该剧的不足也纷纷提出建议。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认为剧种的灵魂是音乐,汉剧高腔作为主体性音乐要更突出。庚续华指出,主演彭玲在剧中演唱的京剧的行腔更为出色,汉剧高腔不够突出。故事情节上,专家们普遍认为戏剧前一部分,尤其是“情定”一场戏过于写实,与《孟》剧故事整体浪漫、洒脱风格矛盾。
返常的途中,记者见到了2张陌生的面孔,他们是“孟姜女”戏曲版电影的制片和导演。彭玲告诉记者,孟姜女的故事还会有更多的演绎,孟姜女这出大戏还将继续在全国演下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