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将热血沃故土。”

“伯公灯,闪闪亮,盏盏亮在我心头。”

“红军就像天下百姓心头的灯!只要红军这盏灯还亮着,天下百姓才有盼头!”

……

1日晚,一句句满载深情、铿锵有力的台词,在龙岩人民会堂近1200名观众的耳畔回响。随着帷幕落下,现场响起了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晚,是大型闽西汉剧《伯公灯》连续公演的第三晚。该剧是由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打造的红色精品剧目,在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同时,也致敬无数为了中国革命前赴后继、默默牺牲的闽西客家儿女。

真情演绎 好评如潮

晚7点半,龙岩人民会堂演出剧场的双层看台早已座无虚席。灯光渐渐黯淡,大幕徐徐拉开,忽地响起一排枪声,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闽西大地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伯公灯》以闽西红色交通线为背景,讲述了在第五次反围剿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进行了严密封锁、打压,众多中共地下交通员因此惨遭杀害。为了确保完成任务,女交通员雨晴在丈夫邹剑飞牺牲后,强忍心头悲痛,继续艰难地在交通线上英勇前行。同时,该剧通过邹母、二木头、卢大叔等人物,表现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闽西客家儿女为革命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

随着剧情展开,情节起伏,观众心弦为之紧扣,每一幕毕,不时有热情的掌声响起。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仍沉浸其中,为之感动。“这个剧深深吸引了我,剧情表现有张力,演员表演也很真实。”观众邱荣说,《伯公灯》代表了红色年代里,无数为中国革命事业默默牺牲的闽西客家儿女,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67岁的观众王清和连续三晚搭乘公交赶来看演出。演出刚结束,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汉剧了,每看一次心里头的感触就深一次。”

不仅是普通观众,受邀观看演出的部分专家也对这部戏给予了好评。“很真实、很感人,这是一出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和红色传承教育意义的现代汉剧!”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卢伟耀说,该剧大胆创新,情节紧凑,剧中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舞台灯光、舞美等设计也让人眼前一亮。

《伯公灯》由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创作、排演,由国家二级编剧王羚、国家一级导演金爱珠等主创,刘航、涂玉寿、伍银莲等实力派演员担任主演,总时长120分钟,120余名演职人员均来自龙岩本土。与传统戏的精致悠长不同,该剧在保持汉剧擅长唱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引入闽西山歌元素,并运用现代化的灯光、舞美等手段,以山水舞台呈现出汉剧的独特魅力。

在总导演金爱珠看来,《伯公灯》所展现的是红色年代,无数为中国革命前赴后继、默默牺牲的闽西客家儿女,“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曾经涌现出了那么多感人的革命故事,这里的观众很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透过这出剧,他们更能感受这段历史,更能解读其中的情感,从而引发共鸣”。

红色精品 精雕细琢

《伯公灯》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也让人们感受到了闽西汉剧的无穷魅力。实际上,这部大型现代汉剧成功演出的背后,是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与付出。

金爱珠告诉记者,该剧从策划创作到排演,经历了近1年的时间,剧目创排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让它又快又好地与观众见面,无论是对主创人员,还是对全体演职人员来说,都经历了不一般的考验。

“排练初期,整个剧团克服了人员、资金等问题,大家倾其所有,只为了演好这出剧。”金爱珠说,为了这出剧,自己更是手把手教,为演员亲身示范,而演员们也是加班加点,全情投入,“每天从早到晚,排练十几个小时,很多演员为了这出剧,连续几个月放弃了节假日休息”。

时隔三年再排大戏,对于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的演员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剧团有好几年没排大戏了,我也是第一次接触现代戏,一切都得从零开始。”雨晴的扮演者、青年演员刘航告诉记者,为了这出剧顺利演出,她甚至不得不让孩子提前断奶,天天练到衣服全湿,整个人瘦了5公斤多,腿上都是伤,甚至在重感冒、嗓子状态很不好的情况下,也一直坚持排练,“从首演效果来看,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样为了这出剧“牺牲”的,还有今年63岁的闽西汉剧代表性传承人伍银莲。“刚开始拿到剧本,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接,但想到为了汉剧的传承事业,我还是咬牙答应了。”饰演邹母的伍银莲年逾六旬,本已退休,虽然是老戏骨,但毕竟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太好了,为了演好这出剧,她坚持每天清晨5点起早背记台词,甚至强忍腰椎病,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并指导其他演员一起练。

出演邹剑飞一角的涂玉寿也说,由于任务繁重,每天练到大汗淋漓,嗓子也哑了。他说:“尝试之前没有过的东西,跟着导演学到了很多,收获颇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主创、全体演职人员的辛勤付出下,《伯公灯》最终顺利演出。“通过排练这出剧,剧团的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整个团的团风、台风也一步步向专业剧团的道路迈进。”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主任刘佳柳告诉记者,首演只是第一步,该剧还将进一步打磨提升,后续将参加福建省第二十七届戏剧会演。

铭记历史 致敬先烈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二十年红旗不倒”之誉,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曾涌现出无数个真实、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故事。

艺术源于真实的生活。《伯公灯》的故事,便是取材于闽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生在著名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据点——永定伯公凹的故事。当年,邹氏家族为了保证红色交通线的畅通安全,前赴后继献出了10多个年轻的生命,其中有7人被认定为革命烈士,写就了“伯公凹七烈士”悲壮的红色历史故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