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11月30日晚,大型原创东路花鼓戏《麻乡约》在武汉洪山礼堂上演。“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古孝感乡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

“启程啰!”在一声呼喊中,从麻城去往四川创业的民众匍匐拜别故土,《麻乡约》震撼人心的戏曲开场,以明末清初麻城孝感乡乡民陈雄义父子两代人闯四川的特殊经历和人生际遇,迅速让观众穿越到湖广填四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

戏曲专家们认为,该剧唱腔优美动听,对东路花鼓戏的声腔音乐进行再创新,吸收了不少鄂东地区的民间小调,抑扬婉转、迂回推进,在展示传统民间音乐个性的同时,又承载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东路花鼓戏剧种形成于清嘉庆末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它只是我省各地花鼓戏种类之一,近一周汇聚武汉参加展演的全省花鼓戏剧目还有:远安花鼓戏折子戏《桃花村》、北路子花鼓戏小戏《相婿卖茶》、通城花鼓戏小戏《“易迁”风波》、随州花鼓戏《魅力随州》、襄阳花鼓戏折子戏《梁祝·送友》、荆州花鼓戏《乡月照人还》、建东花鼓戏小戏《一女许三家》,达8种之多。

我省花鼓戏为何种类如此丰富?它有着怎样的特点和源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花鼓戏又名挑香担,本属小戏,因其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百姓喜爱。湖北花鼓戏的起源于清朝中期,是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载歌载舞、无伴奏的乡土戏曲。

《中国戏曲志·湖北卷》主编、湖北戏曲剧种研究专家方光诚说,湖北被誉为戏曲大省,剧种数目多,对外影响大,从声腔特点上来分析,可分为四大类:高腔剧种,皮黄剧种,打锣腔系剧种,大筒腔系剧种。打锣腔形成于鄂东地区,属打锣腔系的剧种有楚剧(原名黄孝花鼓戏)、荆州花鼓戏、东路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远安花鼓戏等,兼唱打锣腔的剧种有随州花鼓戏和郧阳花鼓戏。

方光诚介绍,说起花鼓戏,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民歌小调,以及小生、小旦、小丑“三小”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但湖北花鼓戏自有特点,既有才子佳人的传奇剧,也有帝王将相的朝代戏,还有反映平民百姓的生活小戏。因为有了这些类型丰富的剧目,直接导致艺术风格与其他省份的花鼓戏不同,表演行当上也从小生小旦小丑“三小”,走向了生旦净丑多个行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