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文联获悉,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组织编撰的《中国淮剧》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该套丛书编撰工作从2010年5月启动,历时两年多。我市还在市行政中心专门召开了《中国淮剧》丛书出版发行座谈会,丛书组委会、编委会成员与部分淮剧爱好者代表出席,与会人员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不容易”和“了不起”。

“退休以后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座谈会上,牵头编撰丛书的原市文化局副局长何亚雩抚摩着装帧精美编排大气的《中国淮剧》丛书,动情地说:“丛书出版以后的这几天,我一字一句读了下来,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遗憾的地方,没有发现一个错别字,甚至没有发现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

书籍还没出版前,侍顺清心中充满了顾虑,充满了担忧,生怕书里面哪里写得不好,或者印得不好,但是在座谈会上一看到新书,他如释重负,“犹如一阵春风吹走了担忧,同时也吹走了所有的辛苦。”

记者了解到,参与丛书编撰的都是文化系统退休的老同志,他们沉下身子搞研究,一丝不苟,不计名利。王咸俊为了搞清楚“童子戏”到底是怎么回事,专程到镇江的亲戚家里取经。在座谈会上,王咸俊由衷感慨:“参与丛书的编撰,是我退休以后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看到书,感到很开心,两年多的时间,终于结出了果实。”市领导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热情洋溢,“丛书是前无来者、光照来人的工程,参与编撰的各位既记载了历史,同时也会被历史所记载,你们对淮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功不可没。”

最系统最全面地展示淮剧艺术成果

《中国淮剧》丛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者有幸先睹为快。

丛书由共分4册,文字部分1册,曲谱部分3册。文字部分共分9个章节, 并配与内容相对应的彩色图片。曲谱部分3册,分别为《中国淮剧经典曲调选》、《中国淮剧现代戏曲调选》、《中国淮剧古装戏曲调选》。

“我感到很荣幸,能够和一批专家共同参与编撰了《中国淮剧》丛书。”市文广场新局剧目工作室的曹瀛告诉记者,别的市编撰的淮剧书籍都是以个人为中心,而盐城这套丛书则是以淮剧全貌为中心,极具系统性、全面性。

乐民曾从事舞台美术工作50多年。他在座谈会上看到刚出版的丛书,感觉是“耳目一新”。他认为,丛书的编辑出版是留名淮剧青史的大事,《中国淮剧》丛书必将对淮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产生巨大影响。

“丛书对于我而言,就是宝贵的精神食粮。”座谈会上,从事文艺工作55年的施广凤说,自己对《中国淮剧》丛书期盼已久。作为淮剧艺术爱好者的严祝信则表示,他将组织市区的14个淮剧沙龙,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学习和宣传《中国淮剧》丛书。

吕海常老先生是编撰《中国淮剧》丛书的倡议者、发起者。座谈会上,他改用一句诗词表达此刻的心情: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

进一步抢救和保护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淮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我市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利用好淮剧艺术,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得力举措,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馆一书”的实施,即淮剧博物馆的筹建和《中国淮剧》的编写。

《中国淮剧》丛书的正式出版发行,抢救和保护了淮剧艺术,意义非同寻常。座谈会上,于从银、孙乃华等同志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推介这套丛书,努力扩大丛书影响:如往上推,积极参加省、全国评比活动;往社会推,让这本书家喻户晓等。

“丛书既是对淮剧艺术的贡献,也是对文化的贡献,意味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保护举措。”张铨认为,没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无法出版这套书。丛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的出版发行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省淮剧团老编剧邓小秋呼吁,我们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能够不断挖掘淮剧以及其他剧种的历史素材,进一步保护和传承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座谈会上,市政协文史委负责人谈了自己的设想:参照《中国淮剧》的模式,出版一本《文坛记忆》,更好地保护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