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共舞台将上演一台别开生面的晚会。在这台纪念淮剧表演艺术家何益山诞辰95周年的演出中,不仅汇聚了苏、沪两地的淮剧名角,而且何家三兄妹都将登台。
艺术薪火
何门三代,是沪上出了名的淮剧世家。祖父何明珍是上海的淮剧开拓者之一,父亲何益山9岁学艺,13岁拜徽班艺人为师,16岁演文武小生,18岁时率“长盛班”频频亮相于苏、沪一带。何益山曾经演出了近10年的京剧,有“淮剧麒麟童”之美称。回归淮剧舞台后,他长期领衔多家淮剧班,并整理演出了《单刀会》《寇准背靴》《扫松下书》等优秀剧目。何家第三代的兄妹4人中,有3位继承了祖父、父亲的艺术薪火,老大何小山、老二何幼山、老三何长秀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淮剧名家。“淮剧是我们何家的生命线。”何小山先生说。
艺德人品
何小山也是9岁学艺,13岁时首次主演了《徐策跑城》。深受京剧艺术影响的何益山特地请来京剧名角刘炳昆和昆剧演员为孩子们授艺,使他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当小山、长秀兄妹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首次合作演出《千里送京娘》时,父亲亲自把场,长秀唱至大段的“大悲调”时,他忍不住在天幕后打起了拍子。戏一结束,他又守在侧幕边,用棉袍把只穿单薄戏服、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儿裹在怀中。前辈对艺术的追求和艺德人品也深深影响了下一代。1978年,何益山应邀赴泰州淮剧团演出《一捧雪》,在剧中扮演汤勤的演员突然生病。“救场如救火”,从未演过小花脸的何益山放弃了自己的角色,上场顶戏。后来,志成淮剧团演出《御河桥》,离开演只有2个小时,一个花旦突然生急病。何长秀也照样大胆地救场,前一幕演完看下一幕剧本,让父亲也为她捏了把汗……
退而不休
如今,何家第三代也都退休了,但对淮剧的钟爱使他们依然活跃在艺术圈内。特别是年过七旬的何小山近十年来一直坚持参加群众性的业余淮剧活动,为票友和爱好者指导、交流,参与他们的演出。举办今晚这台晚会的主旨也是为了发扬淮剧艺术,“我们责无旁贷!”何氏兄妹说。(记者 陈竹)
(摘自 《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