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13日,上海滑稽剧团在青岛工人剧场演出滑稽戏《满园春色》《笑着向昨天告别》,主演是周柏春、姚慕双、袁一灵、吴双艺、筱咪咪等。我就住在附近,又出生在上海,也懂得上海话,但却没看过上海滑稽戏,当然要一睹为快了。这两出戏本应采用上海方言,但是他们因地制宜,巧妙地从我们北方人的实际出发,说的基本上就是上海味的普通话,再加之两边用幻灯打出的字幕,大家都能看懂。
上海滑稽剧团那次来青的演出阵容非常豪华,主演都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其中有周柏春(1922-2008),原名姚振民,1939年起与胞兄姚慕双搭档在电台演播独角戏。他当时是上海滑稽剧团艺委会主任;其兄姚慕双(1918-2007),原名姚锡祺,被滑稽界誉为滑稽泰斗;还有袁一灵(1917一1992),原名国良,善于扮演机智的“小人物”,尤以“贯口”和“绕口令”见长,其嫡传弟子黄永生,即为“上海说唱”曲艺形式的创始人。他们的精彩演出,经常引发哄堂大笑,掌声雷动,气氛很是火爆。他们在青岛的演出持续了一个周,非常难得。
上海滑稽戏是一种新兴的汉族戏曲剧种,在上世纪40年代初,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地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1960年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为了探索话剧民族化、群众化,促进滑稽戏艺术的繁荣发展,经上海市文化主管部门决定,将上海蜜蜂滑稽剧团划归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建制,定名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
为了北上巡回演出需要,以及考虑到滑稽戏艺术的个性发展,自1963年上半年起,剧团改名为上海市滑稽剧团,但建制仍属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管辖。剧团在黄佐临先生的指导下,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滑稽戏剧目。可以说,他们刚刚建团排演不久,就来到青岛演出。
两年后的1965年,剧团北上巡演期间,进中南海演出《满园春色》,中央领导周恩来、陈毅、李先念等亲临现场观看,给予高度评价并设宴款待。
其实,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严顺开(1937-2017),本就是上海滑稽剧团的演员,他生于1937年,1959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81年在影片 《阿Q正传》中饰演主角阿Q,曾获得国际喜剧节“金拐杖”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还多次参加央视春晚,成为南派小品代表人物。
上海滑稽戏是以独角戏、相声等曲艺的表演为基础,又吸收了文明戏的表演。我认为,上海滑稽戏有些像现在流行的喜剧小品,但它还有演唱。滑稽戏演员在“说”“唱”和形体动作等方面都有许多明显特点:一是滑稽戏演员不但要会多种戏曲唱腔、常用民间曲调或流行歌曲,而且还要学会各种流派唱腔。二是滑稽戏演员要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如上海话、苏州话、杭州话、温州话、宁波话、绍兴话、无锡话、南京话、扬州话、山东话、四川话、广东话等,而且往往以会讲混杂的方言为妙,如广东上海话、北京四川话等,有时还根据戏剧的需要讲英语、日语等。三是形体动作达到艺术追求的高度,无过度夸张,不与生活脱节。“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实际的剧情变化演绎情节,做到演员与演员间充分配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