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即将举办前夕,一则“首次由文化部向全国发文征集黄梅戏剧目”新闻消息令人鼓舞,给人第一感觉是展示了黄梅戏新剧目创作与征集的开放大视野。表明黄梅戏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进步已不是一个行政地区、一个地理区域的局部作为,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更高层次。较之前由市级而省级、由本地而周边省市范围的剧目征集与合作又有了全局性的大跨越。这再一次让我们看到,弘扬与传承黄梅戏艺术需要全国关注。再者,还进一步表明,黄梅戏艺术节已经成为国家戏曲艺术的盛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好剧目,是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先声夺人的首要看点。

好剧目是基础。黄梅戏艺术创新与发展必须不断要有好剧目锦上添花,为人乐道。一出好戏,离不开好的主题、好的故事、好的舞台表演、好的配乐和好的美术设计,这些综合的艺术表现方是一出好戏;好戏老百姓喜欢,历经岁月,富有经典的魅力,《天仙配》是这样,《女驸马》也是这样。安庆一地黄梅戏艺术之乡地位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经典力作的支持。

但当我们走到21世纪的今天,安庆人不能年年翻来覆去给人家唱这几出经典的老戏,新剧目的上演与打磨是文化艺术的综合实践。八面来风、相互融合、博采众长、弥补短缺,才能催生出黄梅戏艺术新的生命力。在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期间,湖北省有《传灯》和《李时珍》两部作品在安庆上演,安庆观众“有风格一新之感”,评论认为“湖北的黄梅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安庆这几年也有自己的新剧目,如《徽州女人》,以及眼下根据“桐城六尺巷”传说创作《大清贤相》等,但与安庆黄梅戏艺术发展的历史地位相论还远远不够。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黄梅戏剧目正是弥补当下好剧目的青黄不接。从这个意义上讲,向全国征集黄梅戏剧目,也是“黄梅戏走向全国”的重大步骤。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在讨论如何传承与发展黄梅戏艺术的问题时,“好剧本”一直是绕不过去的重要话题。圈子内老一辈专家很早就注意到,我们总不能老是抱着大戏32本、小戏72折来传承黄梅戏,表现的主题又总是离不开“小姐公子定终身”的老调子。为此,从市级到省级经历了多次对剧本的征集,大有“求贤若渴”的情景,也充分表明黄梅戏艺术在发展的道路上的的确确遇到了好剧本和好剧目缺乏的瓶颈。我省在征集好剧本中,特别要求“适宜于黄梅戏演出的大戏剧本,注重将艺术创新和市场效应结合起来,具有成为舞台艺术优秀作品的良好基础”,无疑,这些要求极具专业艺术眼光,特别是提到“市场效应”,力图避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但笔者还同时注意到,“历史题材作品提倡立足安徽历史人文资源进行创作”的特殊要求,又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好剧本与好剧目的创作与征集。当年,《天仙配》、《女驸马》的创作,都是站在的中华道德文明的大格局中实现的,并没有局限于一地一事一人。为此,此次文化部向全国征集黄梅戏剧目,正是打破了区域限制,黄梅戏剧目题材的表现空间将更加广阔。

创新永远是艺术的生命力源泉,黄梅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同样离不开持久的创新力。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要走出“传统戏看家,吃的仍是祖宗饭”的惯性;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发现与打磨新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放眼全国征集好剧目,甚至可以将其他剧种的好剧目嫁接与移植过来,都不失智慧之举。愿通过向全国征集黄梅戏剧目使得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灿烂夺目,诞生一批为人称道和传唱的好剧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