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黄梅戏演员韩再芬在沪谈艺术“跨界”行动
来沪再演《徽州女人》的韩再芬,近年频繁涉猎影视、小品、话剧:从电视剧《走向共和》中袁世凯的妻子,到春节晚会与巩汉林合作的小品《都市外乡人》,以及前不久与广东话剧院合作的话剧《白门柳》中“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对此,韩再芬说,她之所以搞“跨界”行动,是为剧种拓展视野,因为黄梅戏必须在改革中发展。
韩再芬告诉记者,如果仅仅为了生存,那拍拍电视、走走穴,可以过得很好。“但从小我的内心就很像男孩,骨子里有一股往前走的劲儿,认定了的事一定要去做。我感到现有的黄梅戏手段还不够多,所以希望能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
在《徽州女人》中,她汲取了话剧的、舞蹈的、绘画的许多营养,跳出了旧框框,提高了剧种品位,尝到了创新甜头。这些年,她积极参与影视剧及话剧的演出,主演了非戏曲类电视剧《清明上河图》《红粉须眉》《尘埃落定》等,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广泛涉猎,与时代贴得更近,为黄梅戏的发展寻求新观念、新手段。
今年上半年,她创意、策划、主演的现代黄梅戏《公司》引起很大争议,专家批评该戏缺少戏曲程式,唱腔缺乏剧种元素。对此,韩再芬指出,黄梅戏历史很短,多数人对黄梅戏的认识仅停留在《天仙配》《女驸马》上。其实严凤英演《天仙配》时也对传统曲调进行了革新,当时人们并不认可,拍电影后才逐渐为人接受。她说,不少戏曲程式年轻人无法理解,要吸引新一代,就必须创造如打电脑、接手机等新程式。所以,探索中有争议是很自然的,要是过分看重结果而不重视改革过程,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韩再芬表示,这些年她经历了许多挫折,对失败看得很淡,并学会了坚强,就像梅花奖,她等了10年,从不因失败而气馁。她认为,地处安徽的黄梅戏,南北、东西交融,最大优点就在于兼容性强,既好看又好听,虽有强烈地方特色,也容易为其他地方观众接受。黄梅戏要想走出困境,不能故步自封,仅仅依赖旧有的一些东西;而一定要有新的元素加入。(记者
端木复)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