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余家林为组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历史学博士翁飞、国家一级编剧、省政府参事、省文联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侯露等一行8人组成的专家组,在宿松,就“雷池”的实际区域位置、“黄梅戏”的源头等一系列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宿松地处皖鄂竷3省8县交界,历史上属吴头楚尾。这里人文历史悠久,古“雷池”与“黄梅戏”和宿松有着难解之缘。
“雷池”的实际区域位置在哪里?“黄梅戏”的源头又在哪里?随着历史的演变,时过境迁,我国这些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难分上下。专家组一行赶到宿松后,顾不得旅途劳顿,他们带着一个个疑问,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宿松查看了大量的档案史料。专家们对《黄梅戏“活化石”——89岁老人杨国英谈黄梅戏》、《关于黄梅戏探源》等诸多人证、物证特别感兴趣。他们在宿松专门约请了相关人员了解情况。以积累第一手资料,进行查证、考证。
26日,专家组成员在县政府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张飞翮的陪同下,驱车40余公里,赶赴宿松北浴乡廖河村,实地察看了始建于我国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3)的廖河古戏台,并查阅了当地廖进成老人家几代人收藏的数10种黄梅戏手抄本、数箱共计100余件(套)古代戏服(袍),以及当年演戏时用以照明的“七宝莲花灯”。对这些活灵活现的“古董宝贝”,专家们用审视的目光,津津乐道,兴犹未尽。返城途中,专家们赶到宿松破凉镇即将动工兴建的“宿松县黄梅戏主题文化公园”基地上,听取了破凉镇党政领导对该公园的区位优势、布局特点、远景规划的介绍。回城后,即召开了有县文化局戏剧研究所、文物局、图书馆、地方志办公室等部门专业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县文物局张振华先生介绍了宿松古廖河戏台的兴建、维护情况:县黄梅戏艺术研所高荣生先生就黄梅戏的艺术本身发展问题向专家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并现场演唱了不少黄梅戏段子。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编廖理南结合本职工作,从考证历史的角度,多年从事这项研究,并关注它的发展。他著书立说,把自己组织编写的《宿松古今纵览》一书中,《关于“雷池”释义问题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通信》以及《黄梅戏与宿松》等文章的调研情况向专家们作了详细回报。专家们在弄清了“雷水”有源出自宿松隘口,“雷水”积而为“池”的道理后;始得明白宿松与黄梅戏的深厚渊源关系;见证了距今近500年的廖河古戏台及与黄梅戏相关的剧本、道具;感受了黄梅戏源头地区黄梅戏原汁原味、清纯厚道的腔音,慢慢印证了一段久远的历史。
专家组成员对宿松县委、县政府重视历史文化工作表示赞赏,对宿松县破凉镇抢抓机遇、敢为人先、把文化与产业结合起来的创新精神表示认可,对宿松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对宿松从事文史工作的同志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的工作精神表示钦佩。专家组组长余家林同志最后说,他们回去以后,将把在宿松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一切,认真归纳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向省政府有关部门出示报告,争取安徽省政府在考虑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时,对宿松这方面的工作能够给予最大的支持。
张飞翮副县长感谢省政府专家组成员对宿松历史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她表示,今后将加强对县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利用工作,加大对诸如“雷池”、“黄梅戏”这些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弘扬历史文化精神。对全县文化艺术工作,在搞好传承的同时,更更要努力搞好创新。(夏柳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