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啥时起,喜欢上了黄梅戏。
也许是很小的时候吧,我们那边风行黄梅戏。谁家有婚丧喜事,都会请剧团来唱上几唱,印象最深的是《四郎探母》、《天仙配》。
黄梅戏的故事是深情的。《四郎探母》讲的是孝顺父母,《天仙配》讲的是儿女情长,诉说的故事或许是古代的,可道理在当今却很实用。观众会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心,会为主人公欣喜,会为主人公擦泪,会为主人公大笑,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到戏曲当中。
黄梅戏的曲调是优美的。欢快活泼,犹如调皮捣蛋的小孩;温婉柔情,犹如含苞待放的少女。渐渐才知道,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剧种。其实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曲种,海安当地有海安花鼓、海安龙舞,南通有通剧,扬州有扬剧,无锡有锡剧,苏州有苏州评弹、昆曲。区别在于曲调。
据说黄梅戏发源于田间地头,也叫“采茶曲”,这大概是这个充满乡土气息、泥土芬芳的曲种如此受民众欢迎的原因吧。黄梅戏从田间地头走来,经历几代艺术家的加工,经过时代的淘洗、积淀,逐步走到了今天。它刚出世的那天或许还显幼稚,艺术家们会根据观众的反应对剧本进行修改,让黄梅戏更加喜闻乐见。严凤英、吴琼、马兰、韩再芬等先后在不同时期为现代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黄梅戏演奏过程中,唱戏的人往往手舞足蹈,肢体语言甚是丰富,有时羞怯含笑,有时仰天大笑,有时私下啜泣,有时嚎啕大哭,完全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黄梅戏的曲调甚是优美,这为黄梅戏的演奏成功打下了基础。再加上精炼的文辞、优美的唱腔,黄梅戏就更加吸引人了。有人说,听音乐大有好处,可以缓解心灵的紧张,可以让人感同身受,可以让人潜移默化。对瞌睡虫而言,音乐会是很好的催眠曲。以黄梅戏举例,人们担忧主人公的命运就是融入了戏曲之中,这叫感同身受。人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明白了一定的道理,这叫潜移默化。
想听最美的黄梅戏,可以到安徽安庆,那里是黄梅戏的故乡。充满田园风味、乡土气息的黄梅戏是那样招人喜欢,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城市化逐渐腐蚀人们心灵的时候。高大的水泥墙隔断了邻居之间的交往,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在如今成为美丽的肥皂泡,那么地不切实际。也难怪,城市里充满着竞争,无法寻觅到乡间的恬静与安宁。这个时候来上一段优美的黄梅戏,田园牧歌让人心旷神怡。
没事儿听听黄梅戏吧,它会在你闲暇之余带给你田园牧歌的心境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