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25日晚,当黄梅戏《天仙配》里的经典唱段响起时,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剧场内,演出渐渐高潮。不少观众拍手叫好,席间坐着的吴亚玲也面带微笑,兴致很好。台上表演的,正是她的得意弟子、黄梅戏青年演员袁媛。

梅花奖得主、黄梅戏名家吴亚玲是应“名家传戏”汇演活动之邀来渝的。作为传戏导师之一,她与同为梅花奖艺术家的丈夫、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双双现身,为袁媛打气助阵。接受重庆晨报记者专访时她表示,戏曲传承最重要不是技艺,而是艺德。

艺德才是传承的意义

当晚是“名家传戏”汇演第四场。云南花灯《开财门》、甬剧《典妻·回家路上》、莆仙戏《李彦明·彦明嫂出路》、锡剧《评雪辨踪》、黄梅戏《天仙配·路遇》和龙江剧《木兰传奇》依次亮相。现场反应来看,袁媛的《天仙配》尤为出彩。

29岁的袁媛身材高挑,扮相秀美,唱腔清丽,一上场便令人眼前一亮。她的恩师吴亚玲,曾是赫赫有名的“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她自己也是黄梅戏领域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之一,“名师出高徒”,她们师徒是最好的诠释。

“吴老师的《天仙配》是经典,大家都叫她‘黄梅戏仙子’,那在教我时她会引导寻找角色中的‘仙气’,一招一式去把握人物,受益颇多。”袁媛说。对于爱徒的表现,吴亚玲也很欣慰,“袁远比我女儿还小,对我也很尊敬,她条件好,个头、形象、嗓音没得挑,尤其她很虚心努力,在年轻一辈里脱颖而出了,是很不错的接班人。”

说到传承,吴亚玲的语气严肃起来,“我们这个年龄应该说是名副其实的老演员了,传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是技艺,舞台经验,艺术感悟,但我觉得更重要是艺德,有了技艺没有艺德不行的,一定是相得益彰的,真正艺术家要德艺双馨,这是传承的意义。”

她强调,对于黄梅戏演员来说,嗓子好是天生基础,但绝不是全部,“如果你唱得好,不代表能演得好,演戏是塑造人物第一,再加上演唱、扮相、一招一式,人物怎么塑造?来自你的现实生活,戏曲是全方位的,生活中做人,舞台上演戏,踏踏实实,才有收获,戏曲演员一定要懂得,不是你会唱或者拿了奖就可以了,艺德是一生的修行。”

耕耘38年是一种幸运

1980年代,黄梅戏电视剧广受欢迎,吴亚玲的名字曾经家喻户晓。她与马兰、吴琼、杨俊、袁枚四位戏校同学因为赴香港演出一炮打响,成为红极一时的“黄梅戏五朵金花”。如今,其他四位已经有了其他发展,她成为至今坚守在黄梅戏舞台的唯一一位。

甬剧《典妻·回家路上》

“想想看,从1980年进团至今38年了,近40年了没挪过窝,一直在演戏,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吴亚玲说,黄梅戏语言通俗易懂、唱腔优美,在南北方都有相当广泛的受众,她的幸运更在于进入行业的时机,“80年代正是黄梅戏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一来就有很多机会开始繁忙的排戏演出,每个人都有自己青春靓丽的时候,我的那段时光留给了舞台。”

至今仍有戏迷为吴亚玲叫屈,认为她错过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一角,是今生一大遗憾。原来,当年王扶林导演选角时,曾一眼相中曾在黄梅戏《红楼梦》中扮演黛玉的吴亚玲,将其视为黛玉的最佳人选之一。考虑到三年周期太长影响演出工作,吴亚玲主动退出,同学袁枚则因袭人一角成名。

“呵呵,是有好多人说你怎么这么傻这么可惜,其实我不觉得,每个人的路都有定数,我觉得自己是属于舞台的。”吴亚玲笑说,这么多年她确实拒绝过无数邀请,没有参演过黄梅戏之外的任何影视剧,“我觉得说是坚守也谈不上,我学了这个专业,喜欢这个专业,可能单纯是喜欢耕耘这一亩三分地吧。”她停了停,补充道,“而且,我跟蒋建国从进团这几十年都在一起演出,也是一种很难得的幸福啊。”

吴亚玲诚恳的说,“我今天还在跟年轻演员讲,跟自己工作冲突的时候,从来都要坚持工作第一,院里的一切演出排练都是自己的本分,必须严谨认真,不能因为外面看起来更好的机会耽误本职,放弃一些东西真的可惜吗?不是的,那边失去了演出机会,却在舞台收获了观众,越来越多观众尊重艺术,国家也越发重视,付出与得到,也是一样的。”(来源:上游新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