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理念不先锋,则“小剧场”无意义。作为2018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参演剧目,根据《汉书·朱买臣传》改编、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创排的黄梅戏《玉天仙》掀起一阵热议。循着最初《汉书》中这一故事的蛛丝马迹,转换立场和视角,“朱买臣休妻”的故事引发思考。
小剧场戏曲的概念源自小剧场戏剧,而小剧场戏剧特指站在戏剧探索前沿,拥有先锋理念和实验性质的作品,而并非仅仅是在小剧场上演的小作品。应该说,中国戏曲本身就是带有“小剧场”基因的,舞台上简单的一桌二椅,写意化的表演可以描画万水千山,也可以演绎历史兴衰。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戏曲所遭遇的困境,创新的脚步似乎卡在了某一个点。
或许是不够自信,也或许是太在乎为数不多的老戏迷,舞台上所看到的创新都只停留在表层,弄点声光电影的高科技,搞些服装道具上的小花样,统统都称之为“创新”,还忙不迭地解释这是“移步不换形”。朱买臣的饰演者、近70岁的黄新德说:“我愿意来演《玉天仙》,就是想参与到年轻人的‘实验’中,找回前辈们在小剧场里争取观众的那份斗志。”
作为黄梅戏首屈一指的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心痛的是,“我们的戏曲正在逐步失守,从表现手段、制作过程、传承模式等,都在被蚕食。变得话剧化,歌剧化,娱乐化,杂技化,唯独找不到我们自己。”戏曲要与时俱进,就是要站在传统的基础上,尽可能吸收现代的东西,注入现代精神。
前不久,作为第三届韩国戏剧节中国唯一受邀剧目,黄梅戏《玉天仙》在首尔演出并拿下最佳国际剧目奖。观众席里,不少观众居然看出了眼泪,虽说是完全陌生的艺术形式,故事情节也只能依靠字幕跟进,但并不影响“人妻”们的感同身受,唱腔和表演的美也同样打动他们。
八零后的夏圆圆虽年轻,但对自身所饰演的玉天仙体悟很深,“贫穷夫妻百事哀”的生活以及对丈夫“怒其不争”的丰富情感,被融入唱念和表演中,入木三分、层层分明。尤其是最后,当被丈夫“重金赎回”后,想死都不能的心伤和绝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她看来,最重要的是,观众坐在剧场里,会去思考这个2000年前的女人所做出的选择,也会激烈探讨旧式婚姻和两性关系。
编剧余青峰说,这种“热议”本身就是成功,在这个信息太过丰富的时代,唯有带起“话题”才能引发关注。喜欢或不喜欢,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话题意味着流量,流量直接对标的就是关注度。有了这种关注度,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去进一步了解这个剧种、这份艺术,有兴趣去欣赏它从表演到唱腔的各种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